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传统遗留给我们的最大弊病之一就是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迄今为止,教学改革对于革除这一弊病却没有予以普遍的重视。
良好的语文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扎扎实实,即对于语文基本训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硬是要在艰苦磨炼中出能力;另一方面是生动活泼,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活跃,越学越有兴趣,感到如沐春风。只有前者没有后者,会失之于空洞呆板;只有后者没有前者,会失之于虚浮无根。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而使两者相辅相成的契机不是别的,就是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相联系。许多教例证明:联系起来,全局皆活,要充分估计这一联系可能爆发出的巨大活力。
“联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前面讲过的六要素,思想和生活就占了两个,而且是非同小可的两个。脱离了思想和生活,语文就成了失掉灵魂和血肉的躯壳,不过是一堆静止的、呆板的符号。同思想和生活相联系,语文才活起来,才添上了一颗勃勃跳动的心脏,那躯壳也才丰腴起来,有了弹性,有了魅力。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就是联系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联系学生的喜怒哀乐,乃至联系学生灵魂深处的密室。这样的联系,不仅能叩响学生的心扉,而且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语文,养成活的运用能力。或许,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教学中的“八股气”,于此有望得到根治。
前面说过,“联系”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学生方面来说,则是对待运用语文应有的态度。它的实质是不把语文的研习局限于书面之上和字句之间,而重视发现或表现它固有和应有的活的内涵。对于“联系”,宜做原则的理解,不要简单地认为阅读每一篇课文、进行每一次写作训练都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相联系。
[1]王国维:《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3页。
[2]本部分由刘国正先生1998年刊发的文章《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状况和思考》改写而成。
[3]本部分是刘国正先生1989年在河北遵化一中语文教改研讨会上讲话的节录。
[4][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规》。
[5][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