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的编写力求精要、好懂、有用

(二)语文知识的编写力求精要、好懂、有用

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有必要学一点语法、逻辑、修辞、写作方法和文字常识等语文知识。使学生知道一点读和写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道一点所以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是有帮助的。教材中语文知识的编写,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力避烦琐、难懂、不管用。

第一,把语法、逻辑、修辞知识中可以结合的内容尽可能结合起来。例如,一向认为比较难的逻辑知识,过去是在高中讲的,孤立地讲几篇逻辑短文,既不易理解,又对读写帮助不大。现在从初中起,就结合语法、修辞等知识讲一点有关逻辑的初步常识。例如,结合词和词组讲概念,结合单句和复句讲判断和推理。尽可能少用名词术语,不求全面系统,着重于实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几种知识各成体系,头绪繁多;可以使语法、逻辑、修辞等知识本来相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把语文知识的教学同课文的讲读结合起来。语文知识,一部分编在课文后边的“思考和练习”里,一部分写成短文,编排在有关单元的后边。语文知识的讲述,尽可能结合课文,成为课文讲读的一个组成部分。编在“思考和练习”里的语文知识,都是同课文紧密结合的。写在短文里的语文知识,也注意引用课文里的例证。这样,语文知识的讲解就有了生动活泼的内容,便于学生领会和运用,可以避免只记诵几条定义、同写作不沾边的毛病,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着重实际训练。出现在“思考和练习”里的语文知识都是从实际训练着眼的,有的短文也有训练的内容。短文与“思考和练习”是相互配合的。短文出现之后,一般是在“思考和练习”中编配有关的练习题,应用所学的知识。有时还在短文出现之前,先编配有关的练习题,作为学习知识的准备。这样,把讲知识与做练习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