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与文学教育

(二)文学课与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多年来也有一番曲折。20世纪50年代搞过汉语、文学分科,后来被否定了。接着提出“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从那以后,大家对文学教育就不再提了,有一点“谈文色变”的味道。

我们现在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文学教育问题。中学语文课应不应该有文学教育的任务呢?我们的语文课本多年来还是文学性的课文占多数。如果没有文学教育任务,选那么多文学性的课文是怎样一回事呢?

有人说,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文学家,所以不必要学文学,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失之偏颇的。我们语文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文学家,这是对的。中学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我们的毕业生,升学的,大部分不是学文学的。没有升大学机会的,将来做文学家的可能也很少。确定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要从大多数人着想,要从中学是打基础这点来着想。但,是不是因此就不要读文学作品,就不要进行文学教育了呢?不是。文学教育不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也不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或基本任务,但是文学教育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个适当的地位。

第一,这是培养语文能力本身的需要。蒋仲仁同志曾说过,让学生读文学作品,读的是文学,学的是语言。我很赞成这个看法。文学作品跟其他作品(如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等)有差别,也有共同点。最明显的共同点是,都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而好的文学作品在运用语言方面更讲究,更富有艺术性,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运用语言的范例。这些范例可以供学生学习借鉴。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一般记叙文的写法,可以学到一般的遣词造句的方法。小说同一般的记叙文比较,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是要进行艺术概括的。他要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炼典型,然后进行艺术的概括。一般的记叙文则要求写真人真事。文学作品的语言最富有感染力,学生喜欢学,学起来也容易见效。

第二,文学教育有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审美观点,中学语文课分担着重要的责任,而在语文课内恐怕主要是通过文学教育起作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使学生的趣味高一点,减少一点低级趣味。我想,我们如果适当地进行文学教育,是会起到这样的作用的。同时,一定的文学知识(文学作品、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是一个有文化的青年所不可缺少的。这不是为了给一个人增加一点优美的装饰品,而是学习、工作、自我修养和与人交际的需要。在中学阶段,语文课授给学生这种知识是责无旁贷的。

那么,在中学语文课里怎样考虑文学教育呢?应该给一个适当的地位,适当加强文学教育的因素。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高中多讲一点,特别是选科以后倾向文科的班级更要适当多一点。另外,在选材方面,要搞广义的文学,不要搞狭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概念,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类。中学生讲的文学比这要广泛。从中国文学史的传统上看,文学的概念也是广义的。艺术性很强的论文、书信,甚至一些写得很漂亮的墓志、布告等应用文,也算在文学的范围之内。中学应采取广义的概念,选材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还要包括一些其他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