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材分量
2025年10月13日
(五)教材分量
教学要求提高了,课文篇数增加了,有些人担心是否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
首先,这套课本的课文篇数虽然增加不少,但由于每篇课文的篇幅大大缩短,课本的总分量比起现行课本来并没有增加,而且有的册还有所减少。如初中第一册,比起现行课本来,总的分量就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试教的结果也证明,这册课本比起现行课本来,不是难教一些,而是好教一些。30篇课文在一学期内全部教完,是没有多大困难的。
其次,是否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跟教法有很大关系。据我们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课。具体表现是:或者离开词句篇章的具体讲授,架空地讲政治道理,甚至抓住课文的片言只语,在政治思想方面做不恰当的引申发挥;或者忽略课文的词句篇章,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不厌其详地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等。此外,还有的离开课文,让学生孤立地背诵一些语法、修辞的术语和定义。这几种偏向的共同点,忽视了课文本身的讲解,忽视了语文的基本训练。这样的教学,费力多而收效少。教师备课花很大气力,教学用很多时间。学生花很多时间去记诵“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烦琐的知识,只学会了夸夸其谈,动一动笔,还是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这样的教学,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课文再少也难免感到分量重,教不完。
如果换一个办法,把主要力量用在有重点地精讲课文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上,用在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训练上,那么,就可能节省出不少教学时间,不但多教几篇课文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本部分是刘国正先生与黄光硕先生合写的。
[2]指人教社1963年版语文教材,下同。
[3][宋]朱熹:《读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