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辛苦不寻常

(一)多年辛苦不寻常

多年来,由于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一是编写了新的教材。过去是一纲一本,近些年,国家教委成立了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各地编的教材经过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国试用。语文已有八套半教材在试用,实现了在统一要求下教科书的多样性,创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局面。八套半教材,我都参加了审查。我认为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体现了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水平。

二是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语文教学研究的群众性组织,出版了许多语文教学报刊。研究有组织,发表有阵地,大大改善了教学研究的条件。

三是教学研究十分活跃,全国性的和各地的活动纷纷举行。这段时间教学研究的特点有二:(1)贯彻了双百方针,各种流派的意见得到充分发表。(2)实行开放。既总结自己的传统经验,又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经验。研究成果丰富多彩,出版了许多专著。

四是许多地方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验,涌现了若干位著名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我主编的一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收入了13位特级教师的文章;13家各具特色,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还提倡全国语文教师学习和运用“三老”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没有的,在全世界华语地区也是居于前列的。

效果如何呢?归根到底要看教学效果,这里举出三本书:

第一本书。在吕叔湘先生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同志到全国许多地方调查研究,写出了若干份调查报告,结集成一本书《现状与设想》。书中反映的初中学生语文水平是较差的,因为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还看不出语文教学明显的成绩。

第二本书。华东师大对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情况进行较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科研报告结集为《调查与分析》。这本书反映出,与八年前那次调查相比,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已有“很大进步”。

第三本书。《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香港的施仲谋先生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大陆最好,台湾与大陆相差不多。调查是认真的,方法是先进的。

多年辛苦不寻常,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个别人说我们“误尽苍生”“祸国殃民”,以上事实足以驳倒这种不负责任的谬论。对这种以偏概全、无限上纲的大字报式的语言,我们坚决予以反驳,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