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方法的配合

(三)作文训练方法的配合

先讲一讲作文分哪几种。一种是有严格要求的作文,第二种是放手让学生做的作文——景山学校叫“放胆文”。现在是老师给许多许多限制和要求的作文多,放胆、放手让学生做的作文少。这样的写作指导是吃了一点亏。我认为应该把这两种作文配合起来。有时候,可以让学生放胆写,时间给得长一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什么限制,但是可以大略给一个字数要求,可以写得长一点。等写好了,再讲一讲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够好,再规范一下。有时候,由老师来命题,来规定字数,来限定时间,甚至限制一下怎么写,也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学生毕竟是在学习写作的阶段。这种作文有利于学生学习写作的规矩。放手写作有利于学生驰骋思想。单有规矩文,学生的思想是会僵化的。完全放手写也不行,学生的思想还比较稚弱。这两种配合起来,就既实又活。

作文最大的忌讳是禁锢学生的思想。你一定要怎么写,千篇一律地做这样的训练,学生灵感、想象就一起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这样训练出来的作文在高考的时候不一定分数很低,因为它合乎规矩,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应用起来就不行了;所以,规矩文与放胆文应该配合起来。

作文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配合起来。课内作文,无非是写规矩文,写放胆文。课外,就是练笔。我非常赞成课外练笔。武汉曾有一个孩子写了一篇《假若我是武汉市长》的小文章,被当时的吴官正市长看到了,还给学校写了封信,感谢老师培养出这么好的孩子。我专门到武汉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小孩子的练笔,看了真高兴呀!我到上海,也看了于漪老师班上学生写的练笔。这种练笔的好处是完全自由式:写长写短是随便的,记事发议论也是随便的,写诗歌写散文也是随便的,每天写一篇可以,两三天写一篇也可以。总之,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这种训练,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怎么见得感兴趣呢?我看到孩子们课外练笔的笔记本干干净净,打开以后,字写得工工整整,而且有插图,甚至于给练笔本命了名,叫《脚印集》什么的,可见他爱!因为说的是心里话,就是把心掏出来了,所以他就爱。老师出的作文题,他也喜欢,但是说的不能百分之百地都是他的心里话,或者并不都是他愿意说的话。

还有一个更大范围的事,就是鼓励学生在学校里办报,到校外的报刊上投稿。这是对学生有很大意义的事情。我到美国访问,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件事是学生办图书馆,一件事是学生办报。这个跟他的生活、思想、文化知识相结合不必说了,这不是一般的演习,而是实战。学生熟悉了图书馆,养成了上图书馆的习惯,学生一生就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泉源。马克思写《资本论》,不是在大英图书馆的桌底下都踩出脚印了吗?我们社里的王泗原先生学富五车,古文功底很深,叶老对他十分佩服。王先生藏书很少,一生很清寒,到图书馆查书是经常性的事。咱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这才是最好的自学能力。另外使我触动的就是学生办报。和我们学生办报不同,他们是打到社会上去的,是铅印的,很漂亮,有很多画。我问他们办报的经济来源,他们说报上照样有广告。这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去编报,自己去写文章,自己去采访,自己去排版,自己去卖报,这就是很好的语文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