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加速培养大批的建设人才。我们的语文课,如果能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打好语文的底子,比如说,在初中阶段能够解决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问题,那就不仅可以给他们钻研文化科学知识提供方便条件,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这对于他们的迅速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语文教学要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就要又快又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要不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要的。语文课有很强的文化陶冶性,我们必须利用语文课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编选课文和进行教学,都要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都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品质。当然,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必须符合语文课的特点,而不能脱离语文课的特点另搞一套。
又是读写训练,又是思想品德教育,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那个特殊年代看来,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如冰炭水火那样断然不相容的。似乎是抓读写训练,就必须丢掉思想教育;抓思想教育,就只能不管读写训练。这是完全违反学习语文规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说语文课要认真进行读写训练,并不意味着不要思想品德教育;说语文课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读写训练。两者不是互相妨害,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古人把两者比作“根株”与“荣叶”、“实核”与“皮壳”的关系,是有道理的。读文章和写文章把两者统一起来,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以讲读一篇课文为例,如果离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剖析,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变成空泛的说教;反之,如果离开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好在哪里就说不清楚,也就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常的情况是,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理解得越清楚,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理解得越深刻;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越深刻,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就体味得越清楚。分割开来,两败俱伤;统一起来,两全其美。
为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大纲、课标和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