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文的质量,适当增加数量

(一)提高课文的质量,适当增加数量

指导学生学习相当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语文大纲、课标提出了三条选材标准: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联的。入选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是有益的、健康的,语言文字要足为学生的学习典范,同时,文章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材选取了一些马列著作和毛泽东以及其他老一代革命家的著作。一些多年来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欢迎的传统课文,也选入了教材,像《白杨礼赞》(茅盾)、《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等。教材还注意编选了一些介绍科技知识的说明文,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加阅读科学读物的兴趣。

在努力提高课文质量的同时,教材还适当增加了课文的数量。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他们多读一些好文章是完全必要的。课文增多了,要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课文分为讲读和阅读两种,教材对阅读课文做了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阅读课文不是次要的课文,只是更着重于引导学生自学。讲读课文也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力求讲得精练。学生自己可以领会的,就不必讲。需要讲解的内容,要着眼于引导和指点,不要统统嚼烂了喂给学生。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教学时间,以便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课文,多做一些读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