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课的一项应有的任务。但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在进行什么样的和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情况。

多年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受形势的影响而几经变化。在一些时候,指导思想比较正确,文道关系摆得比较适当,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在另一些时候,则受到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这种干扰和破坏,突出地表现在如何对待思想品德教育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在特殊时期极左的东西恶性发展,语文教学因而濒于取消,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总结历史经验,原来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必须区别清楚的。

曾有一种是受到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的、大大歪曲了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所谓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把思想品德教育理解为语文课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任务,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目的,语文教育是手段,认为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学得怎样无关紧要(或者说语文自然而然可以学好),因此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是理所当然的。选取课文,只要政治标准,不要艺术标准,而对政治标准又理解得十分狭隘,强调配合一时一地的时事政策或政治活动,因此把大批受到师生欢迎的名家名篇排斥在外,把语文课本变成时文的堆积。组织教材体系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各年级安排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各单元的组成,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进行教学,只是把教材当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借题发挥,离开字词句篇架空地讲授抽象的政治道理,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还存在着另一种思想品德教育,一种语文课应有的、正常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正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要正确地理解和对待它,给它一个适当的地位。简言之,这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是:文道统一,寓道于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语文课要教成语文课。根据语文课的特点,统摄整个教学和教材的应该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应该从选文的思想内容出发,着重于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的培养,而不应该要求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观点的教育和配合一时一地的时事政策和政治任务。选取课文不仅要求思想内容好,而且要求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多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做课文。同时,对“思想内容好”要理解得宽一些,内容无害或略有消极因素而文字特别好的名篇也可选一些,以锻炼学生的鉴别力。组织教材体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的能力,按照语文教育的要求确定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和单元要求。进行教学,要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讲清楚课文内容和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收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力戒离开语文训练架空地讲授抽象的政治、道理。一篇好文章,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起到铸造灵魂的作用,这样的例子不少。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此外,在语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地学,要求学生作文不说空话、假话,甚至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为看的人着想,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清晰美观,这些,也是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语文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