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变和不变
我从六岁起开始读私塾,同语文结下不解之缘,经验教训不少。这里只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从改革的角度观察,语文教学包含两种因素。一是相对稳定、很少改变的因素,即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阅读、说话、写作等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充实和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文化素养。回顾几十年来,这个基本任务的表述时有不同,实质无大变化。远溯历史,虽然还没有提出基本任务这个概念,实质上也是存在的。
经验证明,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是在实践中大量地反复地磨炼,舍此别无他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入了大量精选的好文章,指定了课外阅读书目,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写作专题,这就保证了基本任务的完成。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认真地在阅读和写作上下功夫,这是十分重要的。毫无疑问,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益于提高语文能力。应该看到,许多好文章本身即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并不需要外加许多东西。比如《赤壁赋》的教学,首要的是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某些高妙的语言艺术以及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还可以扩展开来,欣赏东坡的“大江东去”,参阅其《仇池笔记》和陆游《入蜀记》中的有关记述;还可以介绍东坡的墨迹《赤壁赋》,增进学生欣赏书法的兴趣。教学时间有限,如此丰富的内容只能精选一二用于课堂,还用得着外加吗?
语文教学还有另一个因素,一个相当活跃、时有变化乃至大的改革的因素,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理念、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等。不变,形同一潭死水;变,才能发展和前进。变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更有效、更便捷、更快乐,更能增进聪明才智。几十年来,我们进行过多次教学改革,当前正在实施和发展的教学改革,既深且广,可谓波澜壮阔。我们中语会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正以极大的热情和与时俱进的姿态投入改革。促进教学改革是中语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凭借联系一线广大群众的优势,积极研究一些问题,主动充当决策机关的参谋。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在强调不变因素时,往往忽略变的因素;在强调变的因素时,往往又忽略不变的因素。我们要自觉地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之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见《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8页。
[2][宋]苏轼:《东坡志林》。
[3]鲁迅:《致赖少麟信》,见《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