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 第8卷》简介
《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 第8卷》这本书是由.徐林祥主编创作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 第8卷》共有123章节
1
总序 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历程与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向
徐林祥 一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华夏文明的诞生,口头语言的出现,便有了最初的口耳相传的语文教育。殷商甲骨文出现后,便有了文字的认读与书写,随之产...
2
导读 二十世纪前期师范国文国语教学研究
张立兵 从19世纪末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创立至今,中国的师范教育已经历了百余年历程。师范教育独立之后,对师范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就开始了。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
3
师范国文述教
张须 编纂...
4
师范国文述教凡例
同人曩者尸教[1]扬州八中[2],于致事[3]之后,曾就经验所及,撰为《中学国文述教》[4]一卷,刊行于世。当时《自序》中尝言:“倘异日再获寸进,尚当续述,就正...
5
总略篇第一
...
6
一 著论因由
天地至广也,万事至繁也。人处其间,不能一切毕为之也,则择其所能为者而孟晋[1]焉斯可矣。训诂句读之微,通人之所贱羞也。然一刌之知,可以观道。君子既居其位,则不以...
7
二 施教标准
教人为文,其以先立标准为第一事乎。前撰《中学国文述教》,定教学之标准有三事:一、略知前圣造字之意与其流变,俾减讹误而归雅正。二、略知文法而得其会通,有充量之练习...
8
三 教规
初吾侪之在八中也,好为规约以检听众。既入师范,行之如前。惟迩日所为,渐趋简约。盖规约之道,惟其易知,是乃易行。过趋繁杂,至于罔密不能遍省,则滞重而不能通变而承用...
9
四 校定课程
吾侪来师校之第二年,校中有制定课程纲要之举。起草之责,由各科教师任之。国文一科,则耕研、震南并同事吴次藩[12]君共受推为起草人。其时学校系统改革令初布,师范学...
10
识字篇第二
...
11
一 明旨释疑
吾侪前造《中学国文述教》一书,尝论及文字学之功用,其语繁矣。今兹所论,则为识字。两者之异,在其封域有大小。文字学之内容,包有字体之沿革、六书之义例、各家之学说,...
12
二 次第系联
旧日书塾,教子弟识方字,大概以习见字先之。然抉择亦不以甚严。舍此一端,别无其他标准焉。有用无用,难易,杂然淆纷,既无次第,尤乏系联。童幼之时,殊艰理会每见聪慧者...
13
三 计效
或谓吾等曰:“识字之理由及方法,既闻命矣,然其效果如何乎?”曰:“此则惭言之矣。吾等理想之中,其希望未尝不奢也。以为师范学生,修学年数,旧制五年,新制六年。每年...
14
四 审音
每字皆具有形、声、义三者,则审音不过识字之一部分。然而不得不标出别说之者,则以形义历久而未变。(未尝无所变,特有轨辙可寻耳)。音则既有古今之异,又有南北之殊。今...
15
读书篇第三
...
16
一 学文必自读书始
今人之所以异乎鸟兽者,夫岂不以才智之优迈庶类哉?而才智之受于天者,浅深高卑,才焉不齐。又其量所涉者广,虽贤父兄,无能悉举以授其子弟也。吾欲废书而行野耶。里巷猥说...
17
二 读书宜有限断
虽然,泛言读书,而危险在其中矣。以理论言,生徒之于读书,犹贾人之于积财。积财不限何物,读书自亦不限何书。而无如其非尽同积财也。积财可不择精粗,读书则人生有限,非...
18
三 前期生读书法
前期生在校,校章无读书之规定,盖是时宜侧重范文也。然在天事稍优之学生,于一学期中仅受十数篇,实不足以副其渴仰知识之欲望。更分析言之,每星期受一文,教者为全体领会...
19
四 后期生读书法
前期读书,随意行诸课外者也。后期学生,则凡在第一组者,依课程标准所定,概须以此为常课。每学期中,胥与札记共为一学分焉。其旨趣云:“就学者指定书目中,选认专本。其...
20
五 札记余谈
学生读书,有一最大之困难焉,札记是也。人之性情,不一其类。其毗于阴而沉潜者,䌷绎不惮三复,结撰恒能无间,其致力精,其用心一。若而人者,使作札记,诚甚便安。彼既乐...
21
取范篇第四
...
22
一 范文之真价值
范文之为教,时论或尊或攘。吾侪前著《中学国文述教》,凡所以攘之者至矣。由今思之,其中岂遂无一二可取之点乎?盖亦对迷信范文者而发耳。迷信范文者,舍范文外无学问者也...
23
二 选文要义
为师范生选文,未可苟焉已也。一篇之文,彼常能受深刻之映象。脱有未当,食其敝者且及于终身。在操选事者,虽各有其标的,而标的之有合与否,当时恒不自知。行之期年,学生...
24
三 范文教法
范文既不可废,则其教法固宜讲究。吾侪之授范文也,务使学者了契真实,印藏深固。而在前期为尤详密。大抵一篇之发,恒在期先。俾学者得默览全文,从事预习。其有不习见之人...
25
四 与范文相关之各知识
近世教科,其内容常相混连,割其一部以立学程,此为教学之便而然耳。为教师者,苟明此理,则以下所列各知识必当兼畜: 一、文体。 二、文字学。 三、文法。 四、修词术...
26
明法篇第五
...
27
一 文法之益
文法之在今日,其犹丧者之刍灵乎。其始立于学校也,屈于观听,非必以其有用而课之也。及其既毕事也,一往不反,无复有道及之者矣。虽然,文法岂真无所可用乎哉?在抨击文法...
28
二 文法教法
文法一科,其重要固如是矣,而在师范生则愈形重要。任小学教师,所最当置意者,儿童之了解课文也。初级小学为语体,其用尚少。高级则言文相杂矣。一难解之句,以文法析究之...
29
三 标点符号研究
标点符号之入中国,殆始于教士之译印《圣经》。 《新约圣书》凡例——圣书公会官话和合本。 书中的圈点,是要将意思更显亮。所用的诸点式,都摆列如下: 凡一句而意思不...
30
责效篇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