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意义及其发达
人们对于生活的经验,都具有向外界发表出来的倾向。譬如:遇喜欢的事情则笑;遇悲哀的事情则哭。所以喜欢的事情遇到的时候,不能使其不喜欢;悲哀的事情遇到的时候,不能使其不悲,此种向外发表的自然的天性,是无论如何不能加以压制的。
人们的发表,实在是人生最自然而最根本的天性。根据此种人类之自然的性能而发生的表现活动,后就发展而为社会的思想感情之交换的活动。那种活动,就是广义的所谓语言那种的东西。所以,语言是一种意志的表现活动,而可以分为借身手而表现和借声音而表现的两种活动。
“语言”一词,如从广义的解释,则其范围颇广,文章固然属于语言之范围内,即绘画、雕刻、建筑等,亦无不包含在内。但此处系在读法教材之范围内研究语言,对广义的语言并无探究之必要,故本章即拟以借声音而表现的狭义的语言(即口头语言)和借文字而表现的文章,作为叙述之范围。
语言学者说:“语言是在人类社会中,主要的为了发表其思想,而使用的东西,一方面发表其声音,一方面得听取其内容,而身手的表现及文字的利用,乃是其补助的作用。”也有的语言学者说:“人类的语言,是借声音而有规律地发表其自己之思想的东西。”照此等语言定义分析起来,声音之有规律的表现,实是语言之本质的形态。
人类生而具有社会的本能,因具有此种社会的本能,故相互之间,得实行其思想之交换,有无之互通,而完成其所谓社会的生活。“人是社会的动物”这句话,实在是说得有理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甘愿在孤独的境遇中,而得以生存的。因此,不会说话的哑子,也要以身手之动作的表演,而实行其语言的活动。然而,仅仅利用这一种身手之动作,而表现其自己的生命,交换相互间的思想,是极不自由的。遇到复杂的思想,微妙的意志,深刻的感情等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不能充分表达的。
人类之生命的表现及其思想感情之交换,随社会生活之扩大与复杂,而渐趋繁复,这乃是必然的趋势。所以虽然说是利用声音的语言,然而在这人世间发明出这一种东西,实在可说是为了满足在社会生活中之自然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东西。这一种语言的东西,后来较身手之动作,以表示思想感情者,更趋发达,而成了现在那样极简便极灵妙的东西。这种简便的灵妙的语言,好像是一面利用“口”的那个播音机,一面利用“耳”的那个受信机的无线电信。
在语言学未发达的往昔,对于语言之起源,有许多荒唐无稽的学说。然而语言之起源,如果说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迫于自然的要求,而造成这一种使用声音之社会的习惯,总是极妥当的解释。因此,语言在最初的时候,语汇极少,且极不完善,后来经过长久的岁月,其语汇逐渐增多,质的方面也逐渐加以改善,于是慢慢地达到了完善的境地。但语言的进化是没有止境的,今后如社会文化愈进步,则语言之数量,恐亦将随而增多,其品质亦将更加以改善。而将对于任何复杂的事情,任何高尚深奥的思想,任何深刻微妙的感情,都得以毫无遗漏地表达出来,且其传达,亦将毫无障碍,而进行自如。其实,现代的语言,从满足社会生活上之要求这一点看起来,已经发达到大体上没有多大不便的境地,这对于我们现代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幸福的事。
儿童达到学龄期的时候,就已经学得了某种程度的语言,对于生活上普通的事情的发表,已经发展到了并没有多大不方便的那种程度。然而,究竟一个一点不会说话的儿童,他的语言能力经过了怎么样的过程,而发达到那样的程度的呢?这是一个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而这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之研究,同时也可以推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之语言发达的历史:
初生婴儿,仅有啼哭之叫声,生后之相当时间内,亦仅以此啼哭之叫声,而继续进行其自然的发表活动。然而这一种叫哭的声音,却是语言之最重大的基础。从内容方面看起来,此种叫哭的声音,以后如果发展下去,也有可以成为文艺的感想感情的表现,也有只是一种报告或要求等的实用的表现。而具有此种性质之内容的叫声逐渐发达,结果就成为有规律的声音。然而,最初之有规律的声音,有很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后来逐渐与成人的语言相接近,理解的程度,也逐渐增高。于是,先从发音方面比较容易的单语,渐次开始模仿,模仿的单语,又加练习。且因此等语言,常与一定之事物相关联,对于某种一定之事物,常使用某种一定之语句,故结果对于语言之意义逐渐了解;对于语言的兴趣逐渐增加,自己对于某种模仿得来的语句,也想拿出来应用应用看。这样一来,自己的话被他人误解的,或他人的话而自己误解的,也都逐渐发见,故其语言得以逐渐改正,且其语汇亦得逐渐增多。
上面所写的,乃是个人之语言发达的简略的说明。但原始社会的语言,发展到像今日那样高尚的语言,其过程恐亦与此个人语言发展之顺序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