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与朗读之能率的差异

第四节 默读与朗读之能率的差异

默读与朗读之能率差异的实验研究

儿童之读法能率,按默读与朗读,而有差异。据学者的研究,朗读不仅速度较迟,且理解、记忆等,亦效果较差。所以从读法之能率方面看起来,无论速度与理解,都以默读为优。兹即举几个关于朗读与默读之能率差异的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下,以作明证:

(一)宾德南(Pintner)之研究——美国的宾德南氏曾经对小学四年级的儿童关于默读与朗读的能率差异的问题做过一个实验的研究,其所得结果如下:

img

备考 1 上面乃是在二分钟内举行八次实验所得的结果。
2 分数乃是于阅读后,令儿童写出其内容,而所得的结果。

(二)弥德(Mesd)之研究——弥德氏曾经对于五年级的儿童,做过和上面同样的实验,其所得结果如下:

img

因以上实验所得结果如此,故宾德南和弥德二氏,均谓默读之能率上的价值较朗读为大,并批评现在美国的学校比较的轻视默读为不当。

(三)阿盘贺尔然(Operholzar)之研究——阿盘贺尔然氏曾经对小学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儿童867人,做过一个关于朗读与默读之能率差异的实验,其结果如下:

img

(四)日本久保良英博士之研究——阅下表久保博士研究的结果,可知各年级儿童阅读之分量,默读均较朗读为多,而原意复述之分量,除六年级例外,亦均默读较多于朗读,并且可知默读比较朗读阅读迅速的比例也随年级而逐渐增加。这一点,在教育上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儿童最初进学校实行读法学习的时候,应该先修习朗读,使能以正确的发音而进行阅读,但是以后应该逐渐练习默读,以作日后读书之准备。然按下表,复述之能率不能随学年而进步,这里面的原因,就是由于默读的修练还不十分充足的缘故。

图表19 久保氏之朗读与默读的能率差异的实验结果

img

备考(1)被测验者,系由各级选出成绩最优良的三人。
(2)复述系由儿童口头说出,而由测验者笔记之。

(五)贾德(Judd)之研究——贾德教授也曾经做过与上面同样的实验研究,且从其所得之结果,而确定小学各级读法速度之标准:

img

贾德教授研究的结果,也同样证明默读的速度较朗读为大,并且他还求出默读速度之个别差异也较朗读速度之个别差异为大。这一点或许就是表示朗读方面,因发音机关之运动上已达限度,而无再缩短之余地;而默读方面,则尚有学习法上之研究的余地。

其他尚有很多的实验研究(参考前面速度与理解的一章),求朗读与默读之能率的差异,其结果都是默读胜于朗读。所以这一点是可以没有疑问了。

默读与朗读之能率差异的原因

关于默读与朗读之能率差异的原因,尚有待于学者之研究,但下面的几种,我们可以相信其是正确的:

(一)从刺激与反应之联结的状态考究起来,可知朗读与默读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下图就是表示读法进行的时候,自文字之视觉的刺激,至发生语言反应之神经通路的概要:当朗读的时候,由(1)发生文字的刺激,通至(2)之视觉中枢,而发生文字的表象,继续又至(3)之意义表象的中枢,更由(4)之音的意象中枢,经过(5)之发声运动的中枢,而发声读出来。然而,在默读方面则与此不同,从发生刺激开始,达到(3)之意义表象之中枢的时候,即终了其大体的过程,故其阅读速度自较朗读为大。前章中所述,读法速度增进之条件,所以有须减退发音之倾向的一项,就是根据这一点的理由。

img

图表20 读法进行时之神经通路

[说明]读法时之脑的通路,记入于左面之大脑皮质,而表示之,则如下:
(1)的地方所发生的求心性的神经冲动,达到文字之意象中枢。
(2)的地方,即发生字之视觉表象。自此以后,对象即意义之表象。
(3)即变为薄弱(点线即表示此种意义),通常在意义之表象中枢的神经冲动,自(2)以后,通过音之意象中枢。
(4)的地方,更通过话法运动中枢。
(5)的地方,始发音读出。
(参考德国教育家莫依曼所著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二)发音运动之发达,如前节所述,一达到一定的年龄,就比较对于文字的认识能力的发达迟缓起来。且此种发音运动并没有像认识机能那样的发达,而是极迟缓极微小的。所以不受发音运动之牵制的默读,随年龄而增进其速度,结果其速度自然要超过朗读了。

(三)因为发音运动之发达迟迟不进,而认识之机能则日益进展,故结果至一定年龄以后,即连认识的作用亦为发音的倾向所妨害,而如前章所述眼球的回复运动,即在此场合而发生。所以朗读的时候,认识的范围即为发音所限制,而速度也自然要减少了。

(四)关于意义理解方面,也是同样的:认识范围扩大的默读,按文章之意义而阅读,而朗读则意义表象之连续,容易为发音运动所切断,认识之范围,亦受限制,联想思考之过程,未能按顺序而进行,因此,意义之把捉,也自然要发生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