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期生读书法

三 前期生读书法

前期生在校,校章无读书之规定,盖是时宜侧重范文也。然在天事稍优之学生,于一学期中仅受十数篇,实不足以副其渴仰知识之欲望。更分析言之,每星期受一文,教者为全体领会计,始之以试讲试读,继之以示范研究,终之以覆讲倍诵。迟之又久,乃更新文。彼天事优者,何须乃尔。而教者有所牵顾,全级中一夫不获,不能置也。故授范文时,敏者恒受牵于拙者。教师之强聒不休,与敏者固无甚益处。若是则教室而外,势不得不求助于自修,可知矣。自修之优于受课者,厥惟阅览之权,操之在我。上无监临,而旁无牵掣。故一来复问,能别诵古文一篇。积一学期,可视范文为倍。能读书十页,积一学期,可毕卷帙之籍三四种。诚为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此在敏而好学者,常自为之,特教者不之知耳。

吾谓前期生之须读书,其重要实不下于后期。后期年事已长,接于目者、听于耳者,远富于前期。而断于心者,其思辨力亦较强。故握笔行文,类皆可观。若夫前期生徒,前此所学,不过六年之造诣。范文虽亦可裨积理,而其量已微。不务读书,奈俭腹何?况教师纵不提倡,彼亦往往自觅书读,其事甚劳,而其中有碍。甚劳者,入图书馆,目迷口呿,不知所择。有碍者,凡吾前举四种不可读之书,而往往为学生所偏嗜。夫与其任其冥索暗窥,功不补患,亦何如明揭周行,择可读之书而开示之,为犹贤乎?南任第十届前期课程时,尝应生徒之请,开课外可读之书若干种如下:

前一课外阅书示目(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论语》通行本。

《孟子》通行本。

《少年进德录》丁福保著,医学书局本。

《国文自修书辑要》沈恩孚辑,中华书局本。

《涵芬楼文谈》吴曾祺著,商务本。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梁启超著,中华书局本。

《虚字集解》童斐著,常州新群书局本。

《国文作法》高语罕著,亚东图书馆本。

《国语学草创》胡以鲁著,商务本。

《思维术》刘伯明译,中华书局本。

《曾文正公家书》商务本。

《历代名人书札续编》吴曾祺辑,商务本。

《清文评注读本》王文濡辑,文明书局本。

《清朝文录简编》张相、庄曾传辑,中华书局本。

《饮冰室丛书》梁启超著,商务本。此书可抽购,不必全买。

《甲寅杂志存稿》章士钊著,商务本。

《国学概论》章炳麟讲,曹聚仁记,泰东图书局本。

《新游记汇刊》姚祝萱辑,中华书局本。

《学生丛书》已出者凡十一种,均可读,中华书局本。

《少年丛书》已出者凡二十九种,均可读,商务本。

虽然,前期生课外读书,亦有困难之处焉。夫读书所以长养理趣,道在务得。读而未得,犹弗读也。而初学治书,恒有四弊:

一、文义不尽明了。走马看花,不务求解。

二、读罢不知大指。读书之始不读序,读书之后不提要。

三、长篇不能终卷。兴至摊书,不能规久。

四、既读旋患遗忘。虽暂了悟,不能终为我有。

此四弊者,凡在学者,苟非庄敬纯实之士,未有不蹈其失者也。夫庄敬纯实之士不常有。而前期生之在校者,固皆以读书为事业也。宁不当有以矫其失乎?吾谓辅助读书,莫善于日记。盖日记之体,视札记为简易。每日所读,书其起讫,定为课程,排日为之,则不患不能终卷矣。有所不解,检得其解而书于册。其犹不解,记以存疑,备他日询质而补入之,则不患文义不明了矣。一书读罢,或一节目读罢,抽其要领,录之于中,则不患读罢不知大指矣。既录其解,又提其要,精句名言,亦加摘记,又何患既读旋忘哉?且日记与札记异,札记之体较专,日记则读书而外,凡见闻及感想,俱可入录。师范前期生,苟欲谋心虑之澄摄,课进修之迅迈,求能简而易行,约而可久,舍日记其将何之?特初年生乍离小学,未必人人有此习惯。为教师者,不可无所辅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