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教材之分量支配及其编选之原则

第四节 读法教材之分量支配及其编选之原则

第一项 读法教材之分量的支配

从上面各类教材之性质及价值之研究中,已可大略观知何种教材适宜于何年级儿童之阅读,并已可把握读法教材之分量的支配上之教材本质的根据。惟为使读者明了各种读法教材在小学各年级中之实际分配的状况起见,特将《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之《各学年作业要项》摘录于下:

(甲)第一、第二学年。

一、故事图的讲述和欣赏。

二、生活故事、童话、自然故事、笑话等的欣赏表演。

三、儿童、杂歌、谜语的欣赏吟咏和表演。

四、上两项教材中重要词句的熟习和运用。

五、各种浅易儿童图书的阅览。

六、简易标点符号的认识。

(乙)第三、第四学年

一、自然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传说、寓言、笑话、剧本、杂记、游记、书信等的欣赏或表演。

二、儿歌、杂歌、民歌、短歌剧、短诗等的欣赏吟咏表演。

三、上两项教材中重要句词的熟习和运用。

四、简易普通文实用文的阅读。

五、各种浅易儿童图书的阅览。

六、普通标点符号的熟习。

七、检查字典词书的练习及国音注音符号的熟习和运用。

(丙)第五、第六学年

一、历史故事、生活故事、自然故事、寓言、传说、笑话、剧本、游记、杂记、书信的欣赏研究或表演。

二、诗歌、歌曲的欣赏吟咏或表演。

三、上两项教材中重要句词的熟习和运用。

四、普通文实用文的阅读和法式的理解。

五、各种儿童图书及浅易日报小说等的阅览。

六、选择课外读物的练习。

七、继续标点符号的熟习。

八、检查字典词书的熟习。

至于各年级各类读法教材之分量的详细支配,可分文体内容两方面来表明:文体方面,表示诗歌、故事、普通文等各年级之百分的分配;内容方面,表示读法教材中关于文艺、自然、公民、历史等材料之成分的多少。兹亦将《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者,抄录于下,以供参考:

(甲)关于文体的分量支配

img

(乙)关于内容的分量支配

img

第二项 读法教材之编选的原则

读法教材之编选的研究,原来关于教材之组织排列的方法、教材编选的原则、读本选择的标准等的问题,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惟本书则仅将读法教材之编选的一般原则,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列述于下。读者如能明了此一般之原则,则对读法教材之选择与编辑,亦可大概不致陷于错误矣:

(一)尽量使教材富有牺牲及互助的精神。凡含有自私、自利、攘夺、斗争、消极、退缩、悲观、束缚、封建思想、贵族化、资本主义化等的教材,一律避免。关于下列的教材,尤须积极采用:

(甲)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诗歌;

(乙)关于国民革命的故事诗歌;

(丙)关于奋发民族精神的故事诗歌;

(丁)关于启发民权思想的故事诗歌;

(戊)关于养成民生观念的故事诗歌。

(二)依据增长儿童阅读能力的原则,想象性的教材(如童话、寓言)和现实的教材(自然故事、历史故事)应调和平均。凡带有恐怖性的,应尽量避免。

(三)依据增长儿童阅读趣味的原则,尽量使教材富有艺术兴趣。凡芜杂、浅薄、枯窘、呆板等的材料,应竭力避免。

(四)应依据儿童心理,尽量使教材切合于儿童生活。凡以成人做主角、抽象的大事、文字艰晦等的教材,应竭力避免。

(五)应依据社会的需要,尽量注意字汇的采用与实用文的选择,但不可妨碍儿童的心理。

(六)应依据思想正确,提倡科学的原则,多采用发明的故事和文艺化的科学材料。

(七)应依据人类的同情,多采人类相亲相爱的材料,并须引起儿童广博的同情,推之于一般生物。所以要在自存自立的条件之下,不采用残忍、惨酷、刻薄的材料。

(八)要能养成做人的正当态度。好像正直、独立、平等、不自卑,也不自傲;不欺人,也不欺于人;不畏强御,也不侮于弱小。要能打破隐士生活,独善思想,以及袖手旁观,安分守己,听天由命,侥幸取巧等的消极颓废的观念。

(九)要依据教材适应地方需要的原则,多采用我国固有的教材。含有多量异国情调的教材,应该修改或是避免。但是我国重士轻农工的士大夫传统观念,常常和儿童文艺相混,应该竭力避免。

(十)依据运用标准语学习语体文的原则,文字组织等,以标准语法为准,诗歌押韵等,以标准韵为准。

本编之重要参考书

一、乐嗣炳——《国语学大纲》;民国二十四年大众书局出版。(参考第一章一页至十页及第四章八十四页至一〇七页)

二、张士一——《小学“国语话”教学法》;民国十九年中华书局五版发行。(参考第一章一页至十五页)

三、王文新——《小学分级字汇》;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丛书,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四、陈鹤琴——《语体文应用字汇》——原文见《新教育》五卷五期。

五、吴宗望——《小学教材研究》;民国二十三年开明书局发行。(参考《读书教材之研究》的一部分)

六、袁哲——《小学国语科阅读教材之研究》——登载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市教育局出版之《大上海教育》创刊号。

七、教育部——《小学课程标准》。(参考国语科部分)

八、顾志贤——《复兴国语教学法》(初级用第一册);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参考其第一编及第二编)

九、竹泽义夫——《新读方教育原论》;昭和八年同文书院发行。(参考第二编《教材论》第一章自七二页至八一页)

十、高桥喜藤治——《读方教授の实际的新主张》;昭和二年モナス书店出版。(参考第三章《读法教材之研究》自五八页至一八六页)

十一、新村出——《语言学概论》;昭和十年日本文学社发行。(参考《序论》自一页至十一页)

十二、小林佐源治——自学中心《读方教育》;大正十四年教育研究会出版。(参考《教材篇》第二章六四页至六八页)

十三、垣内松三——《国语の力》;昭和七年不老阁书房三十四版发行。(参考其《附录》自三二二页至三五八页)

十四、玉置邦平——《读方教育の本道》;昭和十年文泉堂书房发行。(参考第六章第三节一八二页至二三六页)

[1]养气轻气:这里说的“养气”即为氧气;“轻气”应为氮气。(编者注)

[2]俞子夷:我国教育家,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实验和研究。曾赴美国考察,研究杜威的实验主义教学实验,回国后开展“设计教学”实验。1918年根据桑代克书法量表的编制程序编制了《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开我国教育测量编制之先河。(编者注)

[3]《新法国语教科书》:武进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编者注)

[4]沈善芝: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科,民国时曾任中央大学实验学校研究部主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历任无锡师范教员、镇江师范附小、泰县中学、如皋师范校长。编过《小学写字科教材和教法》等。(编者注)

[5]陈鹤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编者注)

[6]十二年,指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

[7]十八年,指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

[8]二十一年,指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