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自  序

人类生活,日趋复杂;各种学术,亦随之而日趋进步。盖学术为人类生活之反映,有生活之复杂,始有学术之进步。然因学术系前人生活经验之最精良者,故后人学之,不仅可免除其生活中“尝试错误”之痛苦,且可使其生活之改进,经济而有效也。

现时实际社会生活,既较前复杂,故学校中之教学生活,亦较前繁复;而教学之学理与技术,亦非求其切于实际,且经济而有效不为功。最近数十年以来,各国教育界,对于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各科教学之研究,所以如此热烈者,盖亦无非欲使小学儿童之学习生活,免除“尝试错误”之痛苦;且使其学习之进行,经济而有效耳。

小学各科之教学,以国语为最重要,其所占时间,几达小学全部教学时间之三分之一;而国语科中又以读法科为最重要,其所占时间,各年级均达全部国语教学时间之二分之一以上。故国语教育之研究,在外国不仅国语教育之全部,即国语教育中之一部分的读法教育,亦已成为一种独立之学科矣。

读法教育成为一种独立学科之最初主张者,恐即系美国读法教育专家休爱夷(E.B.Huey)氏。氏所著之《读法之心理与教育》(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of Reading)一书(1908年出版),至今犹为研究读法教育之重要参考书。自休爱夷氏此书出版以后,近二三十年来,各国读法教育之研究,均有飞跃之进步。就日本而论,自大正十一年彼邦国语教育权威者现任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垣内松三先生出版其名著《国语之力》,而提倡语句法(sentence method)以后,国语读法教育之研究,盛极一时,至今专论读法教育之书籍,占教育科出版物中之数量最多者。至实际读法教学方法之改进,据垣内松三先生对作者云:“现今日本除乡村偏僻处之小学外,全国小学,均已采用语句法,即全文法。”亦可想见彼邦读法教育研究之盛旺,及其实际教学法改进之努力矣。

反观吾国,则国语教育之研究,尚为教育界一般所漠视,坊间关于国语教育之出版物,竟绝无而仅有,有之,亦不过数册简单之《小学国语科教学法》而已;至专究读法教学之书籍,则尚未之见也。读法教学理论之研究,既如此漠视,则实际读法教学方法之幼稚,亦可想见矣。夫读法教学为小学教育中之重要部分,读法教学之优劣,直接影响全部小学教育效率之大小;儿童读法成绩之低劣者,亦难望其各科有优良之成绩。故欲图小学教育效率之增进,必须改进读法科之教学,而欲改进读法科之实际教学,必须有读法之科学理论以为根据,此所以读法教学之理论,为从事或研究小学教育者,所必须明了也。

但读法教学研究之部门亦颇广,凡“读法心理学”“读法实践技术学”“解释学”“文字学”“语言学”等均属之。本书为适应国内之实际需要计,故只选择读法教学中较为普通且较有价值之理论,分为“通论”“目的论”“心理论”“教材论”“方法论”等五编,作有系统之论述,读者阅读此书以后,或能对现代读法教学之理论获得一般之认识。

本书讨论读法教学之方法,全以“语句法”亦即“全文法”为立场,与前年教育部颁布之《小学课程标准》[1]中,所规定之下列两条读法教学实施之原则,完全相符合:

(一)读法教学,要先全体地概览,而后局部地分析;先内容的吸取,而后形式的探究;先理解而后记忆。

(二)文艺材料的教学,要多方地补助想象,并随机设计表演,把内容情景,显露无遗,使儿童得充分的欣赏。

“全文法”之读法教学法,业经读法教育专家,从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各方面之研究,而确立其理论,已成为读法教学上最进步的且最科学的方法,幸希国内教育专家,对本书之叙述,多作严厉之批判!

又本书之撰作,全赖吾师早稻田大学教授稻毛诅风先生及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垣内松三先生之殷切指导,始克有成,特在此表示谢意。

袁哲

于日本东京

早稻田大学研究院

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1]前年教育部颁布之《小学课程标准》:指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也可推知此书写作始于1934年。(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