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读法心理的默读教学之原则
由上所述,读者对于在小学校里实施读法教学,何以必须注重默读之理由,想可了然。继续必须加以讨论的,就是在小学校里,应该如何实施读法教学,始能养成儿童之默读能力的问题。故此处即根据读法心理而列举默读教学实施之原则数条如下:
(一)培养儿童对于读书之浓厚的兴趣——读法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必须有长年累月的练习,像这样的一种长期的教学,对于学习者之浓厚的兴趣的培养,自然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此种培养读书兴味的实际方法:对于初步的读法,应使游戏、儿歌、童话等与读法相联结;对于较高年级的读法,也同样的须注意于读法材料之选择,并须将某种程度的游戏的活动与读法教学相联络,这是指导的教师所不可不注意的。
(二)扩充儿童之足以解释读物的经验观念——第二个原则,在扩充儿童足供解释读物之帮助的经验观念,所谓“阅读”,乃是儿童之生活内容的扩充与积蓄的一种活动。然而,在反一方面,儿童之生活经验的内容如果不丰富,则阅读之作用,即难进行自如。所以儿童的经验观念愈丰富,则阅读之进行就愈顺利,而内容就愈充实。
(三)使儿童增多便于构成再认识的字汇——儿童有很丰富的很熟识的字汇,一见文章即能构成再认识的作用,是一个默读过程中的重要条件。然而要使儿童的读法字汇丰富,而容易发生再认识的作用,则非留意于增进其丰富的读法材料和话法听法之经验不可。
(四)多实施略读与精读之练习——默读的进行:有的根据阅读的材料,可不必细究其内容而略读之;有的应该用反省的分析的方法而精读之。前者,普通在小学校里多以默读的材料为对象,由指导者选择适当的材料,令儿童阅读,在欧美各国有所谓默读教科书,在日本有所谓副读本,大抵都是用这种读法而阅读的。后者,以其他各科的内容,如算术的问题,地理的自然的材料等为内容的,是一种毫无遗漏的抽取文章之意义的场合所行的读法。此两种读法,多多举行练习,对于儿童读法能力之基础的培养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
本编之重要参考书
一、平田华藏——《读法学习の心理》;大正十四年モナス书店出版。(参考前篇第三章至第六章,自二十页至一一八页)
二、久保良英——《实验心理学精义》;大正十四年中文馆书店出版。(参考第五章第十四节,自三七八页至三九八页;及第九章自六八六页至七〇六页)
三、垣内松三——《国语学习论》;昭和九年文学社发行。(参考第四章自一二九页至二三七页)
四、久保良英——《学习心理学》;昭和四年南光社发行。(参考第二编第一章《读法之心理》,自二一九页至二九二页)
五、上野阴一、阿部重孝——《モイマン实验教育学纲要》;大正八年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出版。(参考第二章第三节四四六页至四六三页)
六、Huey E.B.——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of Reading;1908年Mac-Millan出版。(参考第四章自第七一页至七四页)
七、Judd C.H.——Reading:Its Nature and Development;1918,Prin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Illinois,U.S.A.(参考Chapter Ⅲ p.15-54 and Chapter Ⅶ p.141-155.)
[1]《训学斋规》:南宋朱熹作。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训学斋规》一文见于《朱子大全》。(编者注)
[2]单字:指由字母组成的单词。(编者注)
[3]支加哥大学:今译为芝加哥大学,后同。(编者注)
[4]桑戴克:今译为桑代克,后同。
[5]白斯维儿:今译为巴斯维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后同。(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