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心理活动之方式
机能的读法,实在是一种有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吾人如将此心理的过程,当作一种机体而观察时,则其内部,实含有眼的作用、口(及耳)的作用及心的作用三部分,当此三种作用协合一致,而成为统一的机能时,即称之为“读法”。如果我们将此三部分读法作用的关系,更加以分析时,则可有下列四种方式:(见图表2)

图表2 读法心理活动之方式
第一图,表示尚未受过读法教育的儿童或盲人,被他人叫他念他人所说的话,并且从这种说话之中,取得其意义的那种场合。在此种场合,眼则毫无活动,所以只有心与口之间,有一种交涉,而眼则全然赋闲着。第二图,是表示完全不了解其意义,而只读其字音的那种场合,好像叫小学高年级生读深奥的古文的那种情形,只眼与口之间有交涉,而心则全无关系。普通所谓“素读”者,就是这一种方法。如果在此场合,将其眼所见、口所念的内容,领受于心,那么这样读法,已经成为第三图相当的那种现象了。又如眼之所见者,直接领受于心(没有介于口与耳的作用),则即形成第四图之现象,普通所谓“默读”,就是这一种现象。
以上四种方式之中,可称为“读法”者,只限于第二种以下之场合,第一种之场合,普通是除外的。(但广义的解释,亦须认其为读法。)由此看起来,读法的条件之中,可称为绝对之条件者,则仅“眼”之一种。“口”虽然有关系的场合也有,然而没有关系的场合也有。就是在“心”领受文意的场合,“眼”在无论什么时候都用到。而“口”则用到的时候,固然有,不用到的时候(默读)也有。所以读法心理之生理的构造,眼是第一个条件,口(及耳)是第二个条件;但从发生的观点看起来,口(及耳)是第一个条件,眼是第二个条件。
由上面的叙述,可知读法活动之真正的要素,是“心”“眼”及“口”三种。朱子《训学斋规》[1]中也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本编读法心理之研究,即在叙述此三者间之过程,并讨论如何使其达到“三到”,迅速而切实地获得纸面上之文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