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计效
2025年08月10日
三 计效
或谓吾等曰:“识字之理由及方法,既闻命矣,然其效果如何乎?”曰:“此则惭言之矣。吾等理想之中,其希望未尝不奢也。以为师范学生,修学年数,旧制五年,新制六年。每年修学周数,多者四十,少亦三十七八。每周六日,每日于国文课内分出五六分钟,讲授四五字,字数不多,轻而易举。又无碍于本业。日计虽少,而每周至少可得三十字。每年总算,可得千余。通五六年,可得五六千字。持较今世俭腹之士,已觉饱满有余。即论《说文》,亦获三分之二。倘能隅反,进修不难。岂非其功效之可预计而至者哉?然而吾辈行之,竟不能如其预期,其故可得而言也。其中虽不无环境之梗塞、人言之沮兴,而一己毅力恒心之不充足,坐令理想与事实不能合一,此则深自责自惭者也。然而理想事实之不能合一,固非此一端然已。
吾等对于识字,虽未能即收大效,而信持此志,至今不渝。盖鹄的已正,而达之方法,尚未能臻于至善,是以道途岖崎而难过耳。吾尝于成志初级中学(淮阴私立中学之一)教学生以识字,用《说文》《部首》。弊在冷僻之字居其大半;习用之字,转不多见。又尝在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校教之,则用《文字蒙求》而变更其次第(其详情具见旧著《述教》中)。弊在同例之字(谓象形、指事等字各以类汇列)聚于一编,前后雷同,易生厌倦。故改教师范而后,即用系联之法,具如前述。然其弊在于所定“字根”“字干”数目太多。未能有一贯之精神。且有若干字归纳之颇觉勉强,亦竟有无系可联者。故此法尚有待于补苴整理之也。斯则吾等教授识字之得失甘苦之言,不敢有所隐饰。愿与当世教育家一衡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