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指导之原理
拙劣读法之心理特征
拙劣读法之心理的特征,是当一行一行阅读的时候,眼球停止的次数极多,时间又长,且其运动,是逆行的(regressive),而不是前进的(progressive)。此种眼球的逆行运动,就是读法心理过程之混乱状态(confusion)。其现象于眼球的运动开始进行以后,因对视觉之刺激,其内容认识,尚未能达到某种必要的程度,故眼球虽已停止于某一点上,但认识犹嫌不足,眼球只得回复于那一行的前面的文字,而作第二度的停止,此种眼球的逆行运动,就是所谓回复的眼球运动(regressive eye movement)。所谓读法心理过程之混乱状态的意思,就是眼球运动,动摇于一行之上下,而不能一直向前进行。(在外国语则为动摇于左右。)此种回复的眼球运动,发现最多的,大都是低年级的儿童或劣等儿。当他们阅读时眼球运动,不能沿行前进,不绝的动摇于一行之上下,虽停止于某一点,文字的内容,却仍不能十分认识,所以回复的眼球运动,是显然足以减低读法之效率的。
读法之混乱状态的改进方法
读法学习之指导,对于混乱状态,必须采用二种方法:第一,当混乱状态发生之后,须设法加以补救;第二,当混乱状态未发生之前,指导者应费些时间和精力,实施充分的练习指导。这二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以语句的分析,为其重要的作用。原来,儿童阅读语句,其中不熟识之单字愈多,则分析语句的倾向就愈大;反之,如熟识之单字多,则认识之单位就大,而综合的态度,就会发生。所以指导者的任务,即在对于不熟识之单字,利用其将欲分析之眼的自然倾向,尽力实施训练,而与以正当的方向,这是极重要的。如指导者对此眼球之自然的倾向,不加以指导和训练,而一任其自然,则儿童之眼的认识过程,就曾形成一种极不正当的发展。然而从另一方面说起来,指导者如果过于注重分析的态度,则进一层欲以大的单位而认识语句文章的倾向,即将渐趋衰微,故究应如何,还须由指导者善为处理。
读法学习之初期,对于书中所印刷着的语句,亦与说话的语句同样的,须以其全体为对象,不应直接着手进行分析的工作。如此,以语句全体为读法学习之对象,则不数星期,儿童即能阅读读本中之语句。如系其自己之观念中所已积蓄之语句,则能即时认识而阅读之。然此时如不渐次开始进行分析的工作,那么“由语句开始的教学法”,就会逐渐发生困难。普通儿童对于语句中之困难文字,总是采取下面的三种态度:
一、遇见语句中之困难文字,就立刻去求教师的帮助。
二、忽略语句中之困难文字而不顾,就生吞活剥地读下去。
三、遇见语句中之困难文字,即欲自己以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它,结果就陷于读法心理上的混乱状态。
上列三种读法心理的状态,都需要教师有一种“分析指导”,而此种“分析指导”,不仅限于小学校的低年级,而是小学校各年级的读法科,都应该随时注意的。美国教育家贾德(Judd)曾这样说:“儿童为欲努力认识语句,而陷于困难时,教师务须预料其困难之发生,而教以控制困难的方法。(中略)语句的分析指导,在小学的各学年,都是不可缺少的。”
又说:“儿童字汇贫乏的时候,虽然不用分析,阅读亦能进行,但早晚以分析为必要的时期,是会到来的,对此场合,如以系统的方法,而训练,则对阅读就有极大的帮助。但此种分析开始的时期,应发端于入学的当初,以口头语言为主,而实施读法学习的时候,先从语句着手,后为明了语句的单位,而开始进行分析的工作。”贾德教授的话,虽系对英文的读法而言,但对我国国语之读法的教学,亦同样有参考之价值。
总之,读法进行的时候,如一任儿童惹起混乱的状态,而减低其读法之效率,还不如养成其进行适当的分析的习惯。虽然,为防止混乱状态之发生,及施行其事后之救济起见,分析的作业,固为必要,但除此目的以外,分析的态度,就不是有价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