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波拿巴的谋杀(摘录)

马克思对波拿巴的谋杀(摘录)[1]

《通报》就皇帝和皇后走出歌剧院遇到群众欢呼以及“公众的热情场面”写了大量报道。这个街头热情场面的价値如何,可由下述一段插曲看出。这段插曲是这件事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传出来的,幷且有一家极有威望的英国报纸担保它眞实可靠:

“14日夜晚,皇宮侍从室一位当晚不値勤的高级人员正穿过林荫道,忽然听到爆炸声,看到人们向歌剧院跑去。他也向那里跑,目睹了全部情景。当时他立即被人认出,有一个同所发生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对他说:‘噢,先生,看上帝的份上,去找一个土伊勒里宮里的人,派他去再找些马车来吧。要是找不到人,就请你亲自去一趟。’他听了以后,立刻就去寻找宮廷的侍从人员,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大大小小的侍从人员,从执事到仆役,除一两名忠勇可嘉者外,全都飞快地溜之大吉了。但是过了一刻钟的功夫,他终于抓到了一个信差,幷且立刻要他到皇宮去办这件事。过了大约二十五分钟至半小时,他回到了勒佩勒蒂埃街,因为人太拥挤,费了很大力气才挤回到剧院的列柱廊上。四周仍然躺着受伤的人们,显然到处都是一团混乱。这位先生在不远的地方无意中看见了警察局长比埃特里先生,就喊住他,要他别走开,等着自己。这位先生一过去就立刻大声说:‘我求求你,赶快使这条街道断绝交通吧。一会又要有马车来了,这样是不能把马车赶到门前的。再说,请看这里乱成什么样子了。我求求你,淸理一下街道吧。’比埃特里先生诧异地望了他一眼。‘淸理街道!’——他应声回答说,‘街道已经淸理过了。花了五分钟的功夫就把街道淸理好了。’对方听后瞪起眼睛问他:‘那末,这一大群人是怎么回事?这密密层层的、挤得水泄不通的一大群人是怎么回事?’比埃特里先生回答说,‘那全是我的人,现在勒佩勒蒂埃街这一段上沒有一个外人;你所看到的全都是我的手下。’”

如果这就是《通报》所吹嘘的街头热情场面的秘密,那末,报上关于“谋杀事件发生后人们自动在林荫道上张灯结彩”的报道,当然骗不了曾经目睹这种张灯结彩场面的巴黎人,因为张灯结彩的仅限于那些替皇帝和皇后办事的商店。就连这些人也是逢人便说,在那个“鬼机关”爆炸之后半小时,警探曾登门造访,提醒他们,应该立刻张灯结彩,表明他们如何为皇帝幸免于难而感到欢欣不已。

更能证明皇帝处于完全孤立地位的,是那些慰问辞和对他表示忠诚的公众献辞的底细。在这些东西上面签名的人,沒有一个不这样或那样隶属于那个吸吮法国人民脂膏的无孔不入的寄生虫——政府,沒有一个不象木偶一样受內务大臣的摆弄。《通报》必须逐日把这些由皇帝本人献给皇帝的单调无味的慰问辞当做表示人民对政变无限热爱的许多证明记录下来。的确,曾企图从巴黎居民方面弄到一篇慰问辞;为了这个目的,警探们曾拿着一篇慰问辞到处奔走;但是,由于发现签名的人数不会很多,这个计划也就作罢了。连巴黎的小店主都敢于拒绝在这篇慰问辞上签名,说这事不宜由警界发起。巴黎的报刊,只要是靠公众而不是靠公费支持的,就采取与人民群众完全相同的态度。它们或者象不幸的《旁观者》那样,吞吞吐吐地谈论继承下来的权利,或者象《卢瓦尔河上的灯塔》那样,引述半官方报纸来作为自己报道群众热情场面的依据,或者象《辯论日报》那样,把自己的慰问祝贺文字严格限于官样礼节范围之內,或者仅限于转载《通报》上的文章。写于1858年2月5日

载于1858年2月22日《纽约每日论坛报》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418—420页

[1]1858年1月14日,在巴黎发生了刺杀路易·波拿巴的事件。这是马克思就这一事件写的通讯的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