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学子,情衷教育——记藏语言文化学院万玛项欠教授
六月的西北,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这样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天气里,我采访了西北民族大学2010—2011学年“十佳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万玛项欠教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万玛项欠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从1988年工作起,万玛项欠教授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4个春秋,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在采访过程中,每当谈到教育、学生、科研这些字眼时,教授都显得特别兴奋,从他的表情和言谈中流露出来的是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子的关切。他说:“教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要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科研,是一项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取巧,我们的研究成果虽然少,但都是我们认真研究的结果,那里面渗透着每一位研究者的汗水。”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担任过藏语修辞学、藏族历代文选、藏文写作学、藏族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研究、格萨尔文学研究、藏语语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万玛项欠老师从1996年开始担任了藏族民间文学课的教学工作任务。当时这门课程既没有教材,又没有教案,很多领域是空白的。他担任后调用各种社会关系、搜集各方资料,第二次上讲台时,课程教案基本形成。在此后的岁月里,他积极投身于该学科领域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主持的“藏族民间文学课程建设”于2004年11月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4月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在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30余万字的专著《藏族民间文学概论》。此书于2006年7月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2006年申请并主持完成了《藏族民间文学概论》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并与2007年底结项。2006年9月获“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成才”奖。他主讲的《藏族民间文学》一课于2007年被列为校级“名课”建设对象,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于2013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他设计主讲的藏族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已提升为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万玛项欠老师一直秉承的“教学是一项快乐并需要责任心的事,科研是一项严肃的事”的原则密不可分。
“十佳教师对于每一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荣誉,它既是学校对我们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它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这就是万玛项欠教授对于自己获得“十佳教师”荣誉称号的谦虚而又诚恳的态度。不难看出,万玛项欠老师身上体现着那种“以教书为荣,以育人为乐”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在日常生活中,万玛项欠老师是一个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人,这或多或少和他的教育事业有关。大自然能给他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感受,正好消除在工作时的所积累下的疲惫,反过来这种疲惫的消除又能让他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尽心尽力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教授主要从事藏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因此他所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藏区和牧区的。教授说:“来自藏区和牧区的学生,当他们来到学校,接触到城市文化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就要一个人去引导他们。我在上课的时候常会给他们提到城市文化与藏区文化的差异,并且给他们一些建议。总的来说还是要求他们要多看书,认真上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授很好地做到了心系学生。
万玛项欠教授之所以能被评为“十佳教师”,在做人、教学、科研方面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教授坚持着这些,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采写人:刘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