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杨老师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坚持的原则。杨老师特别注重鼓励学生“接地气”、多参加实践,电气专业要求学生要拥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有很强的接受和转化能力。如果不做实验,不进行社会实践,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地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就是一个网络,但是课上讲的就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需要自己进行串联。杨老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及发明设计经验告诉学生要自己动手多做多练。杨老师参与编辑的“21世纪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面向对象的测控系统设计》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控制理论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还曾出版《计算机网络测试与维护》《计算机“卓越工程师计划”应用型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书籍和应用教材。此外,杨老师还发表了多篇论文。杨老师发明设计了“多用砸核桃器”、“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城市交叉口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申请了专利。这些经历与成绩都是杨老师言传身教的好例子。
杨老师投身科研的同时不忘关注学校的发展,杨老师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已有五载,在这期间,杨老师有过职务调动,接触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前景有着美好的期待。杨老师说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很不错了,希望能物尽其用,希望大学生能抓住机会快些成长起来,并为学校建设甚至是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杨老师的殷切期待希望不会只是期待,学校不断地改进教学环境,希望在校大学生们能不负期待、物尽其用,让青春不再是挥霍而更多地承载长大的收获。
教学相长,在路上……
在西北民族大学的教坛上,杨老师用智慧与责任浇灌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站在教育的最前线,外刚内柔的杨老师坚持着教学相长的原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杨老师喜欢聪明学生,更愿意和爱学的学生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杨老师喜欢与学生们互动,不仅为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从他们提出的问题中总结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改良的地方,为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唐诗宋词既各具特色,又具有韵律平仄的共性。教学事业中亦是如此。杨老师上课,自成风格。杨老师很注重第一堂课,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还要为日后教学打好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杨老师在第一堂课会对课程做一个简单介绍还有日后此专业的用处,学科的重要性是最能让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动力,所以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科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电气专业的课程本来逻辑性和连贯性就很强,杨老师所教的课程也不例外,杨老师上课都会着意强调重点、要点和难点。此外,杨老师对同学们也是严要求、高标准,除了上课的讲解与提问外,杨老师会让同学们星期天利用电脑抑或去图书馆查阅前沿资料,完成课后思考作业或是小组讨论,并在上课时提问,交流看法。
杨老师辛勤耕耘五载,与学生共同奋斗在科研的路上。杨老师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大赛指导老师国家二等奖”,获得2009年第三届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甘肃省一等奖,2010年第三届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甘肃省一等奖,2010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一项、二等奖参与一项。杨老师与马燕的科研项目“基于B/S结构的实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获得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即社科成果奖,等等。欢乐与人分享才是欢乐,带领学生一起在科研路上奋斗是一种满足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