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勤奋治学
在舞台上,她用空灵的歌声来展示对生命的热情;在学校里,她却用真诚的态度来体现对教育的辛勤。2001年,李凤莲老师接受我校领导、音乐学院领导的邀请,回到母校一直任教至今。在她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10余年间,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圆满完成了学院安排的各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多年来李凤莲老师潜心钻研业务,钻研教书育人理论知识,并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放在了教育教学和科研之中。
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掌握丰富知识是李老师的教学原则。她一直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好学生的关键。为了搞好课堂教学,她认真钻研努力备课,结合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她也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掌握前沿专业信息,及时掌握新信息,使教学做到“常讲常新”,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方面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她努力探索适合于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以饱满的精神营造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专业创作热情。
“因材施教”是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的。“其实,每一堂课都是进行一次分析和研究,都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应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根据学生个体自身的条件、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教学大框架下根据各自声音的音质、音色发挥潜能,在科学方法共性的引领和训练下体现个性,唱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因此,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把理论研究合理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之中,让学生们在掌握声乐发音技巧的同时,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在完成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外,李老师还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同步取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她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声乐比赛金、银、铜奖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共计50多项。获得金奖和一等奖的学生就有十人之多。学生们展示了学习成果,为学校争了光,李老师是由衷地高兴。此外,学生周鸿德还作为甘肃省研究生代表赴京参加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我的学生们都很好学,有爱心有进取精神,很多时候让我很感动。我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这是李老师对其学生的评价。在聊到教学经历中最难忘的经历时,李老师告诉笔者,因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声乐教学是一对一教学形式。“上课时,那些达到了我最高要求,我所想象的具有震撼力的声音出现了,是我最难忘的时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了,为了追求音乐梦想,追求歌唱艺术的真谛,我们走到一起,几年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难忘每一节课,难忘每一个教与学的瞬间,难忘每一张笑脸、每一次欢乐、每一次忧愁。我非常舍不得,想起来都是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