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间——记舞蹈学院华毛措副教授
若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有这样体态轻盈、温婉端庄的老师在我们的身边,宛如仙子下凡,一步一颦尽显大家风范;若不是亲耳听到,我不会知道世间还有如此动听悦耳之声,在声与韵的结合里,宛若天籁沁人心脾。她的舞姿令人为之沉醉,她的敬业令人为之赞叹,她今天取得的骄人成绩不得不让人佩服。她是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兼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华毛措。
美丽的青海藏区是华毛措老师度过欢乐幸福童年的地方,辽阔的草原、古朴的民风哺育了一代代藏族儿女。从12岁开始,华毛措老师便开始了文艺工作,从事舞蹈专业至今已有27个春秋,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之中。
1995年,华毛措老师进入西北民族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西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院研究和舞蹈排练课程的创编与教学工作。她任教17年来,不但培养了大批的舞蹈艺术人才,还曾先后多次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师从马跃、桑姆、敖登等著名舞蹈教育家学习深造。她以常人难以坚持的耐力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经验挖掘了多部民间舞蹈和剧目排练教材,如2008年出版《高校舞蹈剧口排练教材》(由天天艺术出版),2009年出版《蒙古族女班民间舞课堂教材》(由飞天音像出版社出版)等等。这些教材符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融的特点,缩短了从课堂教学到舞台表演的过渡期,收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上述两部教材,填补了西北民族大学原创剧目排练教材和蒙古族本科女班民间舞教学教材的空白。
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更是以她的温柔善良,坚持不懈、爱岗敬业的精神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待她如可亲可敬的姐姐,她也像照顾自己的弟妹一样体贴学生。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学特色——风格纯正、语汇丰富、组合编排优美、注重情感的培养。十几年来她默默地无私奉献着,经常给学生们无偿排练,在她的培养指导下,许多优秀的学生在省级、国家级,甚至在国际舞台上都闪烁着亮丽的光芒,先后代表国家民委赴非洲、韩国、香港、西欧四国等地区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学生们都以有这样一位天使般的老师而备感自豪。
在工作岗位上,华毛措老师对学校安排的任务更是非常的积极,加班加点,曾在高温34℃烈日当头的操场上给140人的庞大队伍排练,没有一句怨言。曾先后为“西北民族大学50年校庆”“国际格萨尔交流演出”“西北民族大学挂牌更名晚会”“全国羽毛球比赛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山”“中国代表团赴非洲访问演出”“韩国假面艺术节”等艺术活动,编排不同形式、内容的舞蹈,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工作至今,华毛措老师在教授剧目排练课程期间,还创编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她编创的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情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安多藏区舞蹈有着独到的见解造诣,获得了业内人士和专家们的赞赏。她编创的舞蹈不仅在全省、全国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还先后随国家民委代表中国参与了的欧洲、非洲、韩国等国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获得很高的赞誉。她的个别作品被部分院校作为课堂教材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近五年来,她的作品频频在省级、厅级、国家级获得奖项,如舞蹈作品《溜溜的云》获得教育部二等奖、敦煌文艺三等奖;《远古追忆》获得教育厅一等奖、教育部三等奖、敦煌文艺二等奖;作品《阿妹的酒歌》获省宣传部双人舞作品金奖;《红毡帽·草原情》获省宣传部群舞类编导金奖;《阿哥强巴》获省宣传部群舞作品银奖等。她为西北民族大学获得诸多荣誉。
2011年,我校授予“天使教师”华毛措“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此荣誉实至名归。华老师力求将民族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依附西北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十几年一如既往,孜孜不断追求着,默默奉献着……
(采写人:张珑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