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冯玉萍教授

高风亮节——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冯玉萍教授

冯玉萍老师是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兽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担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被评为2012—2013学年度“十佳教师”。冯老师1984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被分配到甘肃省甘南州畜牧兽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95年到西北民族大学参加工作至今。从她以教学教育为工作那天起,西北民族大学就注定会有一位用心血和生命谱曲民大历史新篇,摘得更多满园桃李的“工程师”和“园艺者”。

冯老师不仅在生物材料与动物细胞培养研究领域方向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更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领域多有建树,培育出了大批大批的优秀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许。冯老师一直坚持“身教重于言传”的思想,严于律己,认真履行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专心教学、关爱学生,并且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树立了良好口碑。

冯老师把名利看得很淡。我采访冯老师的时候,冯老师一直重复着说,希望我不要写她。她说,这都是分内之事,作为一个育人者,没有什么能够值得过分去褒奖与夸赞的。对于她已经所取得的那么多骄人成绩,冯老师一再强调她现在并没有取得多么优异的成就,只是想安安静静地专心搞学问、做研究。她说,她本没有资格过分地去突出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没办法去评价自己,且让他人评说。冯老师用切身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让我们这些学生们真的受益匪浅,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只能让我们仰望!

我给冯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恰逢冯老师正在上课,冯老师不能耽误学生们的上课时间来接电话处理自己的私事,但下课后冯老师立刻打过来电话,她以为我是她的学生,怕学生们的事情比较急,给耽误了。冯老师就是这么始终把学生们的利益放在心上,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晚点去吃饭,都时刻分秒践行着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

冯老师不仅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还积极参加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所在团队“动物细胞培养用胎牛血清系列产品的开发及标准化实验研究”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冯老师在多项论文著作中均担任第一作者:CSCD核心的有《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分化》;省级的有《禽流感病毒(AIV)的特征与防治》《牦牛转铁蛋白LPS诱生小鼠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新生牛跟腱胶原蛋白海绵与细胞生物学相容性》;国家科技成果的有《尕里巴牛犊组织结构与箱包革工艺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中,冯老师也参与多项作品的研究与撰写:《滩羊肾和耳缘组织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欧拉羊胎儿皮肤细胞的培养、保存与鉴定》《脑心肌炎病毒的体外细胞增殖培养及其冻干保存试验》《NBSC冷冻保存对支持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等,共计46篇优秀论文。冯老师所在的研究中心还获得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一种糜胰蛋白酶的提取方法,一种凝乳酶粉的制备方法,一种凝血酶的分离提取方法。

冯老师紧踏着时代的节奏,不断进行教学的创新研究,年近花甲依然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并进行承担着多项研究项目:《新生牛皮胶原蛋白的制备与开发利用研究》(甘肃省经贸委生物技术重点项目)、《西部牧区特有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国家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横向合作)、《动物细胞培养用胎牛血清系列产品的开发及标准化》(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新型猪乙型脑炎疫苗研制前期基础研究》(甘肃省中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和《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技术平台》(国家科技部建设项目)等科研工作。

冯老师用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我相信冯老师的教师生涯,肯定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她把它们珍藏在心底,只是注视着亟待开拓的园地!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她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她,冯老师,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她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她的笑影?

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学问上发扬着西北民族大学的“两黄精神”,默默无闻俯首甘为孺子牛,淡泊名利尽享桃李满天下,试看高风亮节者,舍她其谁?!

冯玉萍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十佳教师”,她把人民教师的分量诠释得淋漓尽致!

(采写人:曹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