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如斯育人,岁岁似故钻研——访电气工程学院杨伟新教授

年年如斯育人,岁岁似故钻研——访电气工程学院杨伟新教授

杨伟新老师,在对她进行电话采访之前,我一直以为她一位男老师。

杨伟新,女,系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是自动化教研室的一名专职教师。多年以来,杨伟新老师主要担任的课程有检测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制图等等。

杨老师从2004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前后有九年之余。在问到她在教学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时,她告诉我:“由于是在民族学校,讲课时面对的是来自各个民族的学生,这个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包容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杨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杨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她总是用自己的包容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她长期在教育前线努力工作,当我问到她这些年关于对教育时的经验时,她提到了下面两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她说到了爱和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杨老师告诉我,一般学习较好的同学会有比较强的自制力,会主动地去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所以,她的重心就明显地倾向了学习成绩较一般和较差的同学,她始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包括在老师的帮助方面。并且,杨老师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毕竟每个学生的想法是不同的,你只有了解了他们,才会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指导,这是我这些年当班主任总结出的经验。”杨老师目前所带的班级是2010级的,之前,杨老师也带过不少班级。也正是由于她有较长时间的班主任经历,所以她更懂得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

其次,杨老师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课前总是反复修改教案。“被学生挑出毛病是小事,我更怕给他们传达不了更先进更准确的知识。”所以,她在这方面总显得格外谨慎,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让学生了解新的、前沿的知识。十几年工程设计经历,使杨老师能够更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课本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工程实践是不容忽视的”。这样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工程应用,知道学有所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只有他们学好了,以后的工作他们才会更得心应手,这样我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结果的。”杨老师告诉我,她还跟一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保持联系,她很高兴学生们还记得与她交流,多是关于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当学生们感谢她的关心和培养时,她只是笑笑说:“一日为师,终身则为师。”

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杨老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近三年主持了一项精品课的建设,以第二参与人完成了二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一篇,不仅仅继续钻研,同时也履行了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教学归教学,杨老师深知,只有更好地科学研究,才会有更精彩的课堂。“大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还肩负着科学研究任务。”尤其是近几年,杨老师努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6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资金项目1项——“多目标进化算法WSN数据采集研究”,2012年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1项,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个人能力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甘肃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除此之外,杨老师还于2011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被学校评为“十佳教师”。

九年的教学历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自问做不了老师,因为老师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恒心才能有一番成就。杨伟新老师于三尺讲台之间挥洒自如、辛勤耕耘。我想,这就是她的最大成功之处了。

(采写人:王子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