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中,收获认可与支持

点滴中,收获认可与支持

2013年,华毛老师不仅获得西北民族大学“十佳青年教师”荣誉,还获得西北民族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这一殊荣,既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又获得了学生们的支持和喜爱。怀着这份好奇,记者采访了华毛教授。

华毛老师主要教授的藏语语法、藏语修辞学等课程,由于语言类课程在教授过程中较难,许多师生觉得教学比较枯燥;可她认为没有那么费劲,她说也有很多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不用学习语法,认为语法在中学期间已经学好了,其实不然,在中学学了,可没学通,到了大学,要学深、学广、学通。学院藏语语法和修辞学课程都安排在大一大二,毫无疑问,大一大二的课程量是很大的。同时,很多藏族学生从没到过大城市,入学后,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身边没有父母亲友的庇护,更需要老师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为他们指引方向,迅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她认为,教学前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沟通交流,发现并挖掘学生自身的力量,重视学生思想的启发要比理论化的灌输更重要,这也是她教学多年的经验之谈。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更有效率的让每位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她在上课前,首先安排每位学生预习所要授课的内容,然后进行分组交流,有必要时还让各小组表演,比如修辞学中的“诗文修辞八态”,每个不同的姿态和风格通过表演的方法授课,这样学生对所学课程既能产生兴趣又能记住内容,还将记忆犹新,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再次,语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她会让学生们坚持做笔记,一方面可以抑制打瞌睡的偶发情况,另一方面带动学生的思想跟随课程的进度,加深印象。她认为文学类专业学生练一手好字、写一手好文章是必要的,写笔记同样有助于学生的文笔锻炼。她说不管任何事,只要你肯用心、能坚持,就会得到好的效果。

华毛老师今年被学生们评为西北民族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谈到这个荣誉称号,华毛老师说:“说实话,很多学生都比较怕我,因为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管理比较严格。从课堂纪律到布置作业都很严格,而且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我都会很仔细认真批阅,并写评语,然后利用晚自习等时间给每位学生一一解答,有时候自己抽出时间给他们做关于论文写作的专题指导。因为从大二开始要求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很多考查课也经常以论文的方式进行考察,而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比较肤浅,学生自身的理论化程度不强,论文格式、内容等都不太了解,又没有老师进行指导,论文考察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在大一、大二期间,提前为学生做个培训和指导,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他们已经对论文有了部分了解。诸如此类的事,可能使得有些学生觉得我管得很严,不过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他们就懂得我的良苦用心了。我自己做事情,无论什么事,贵在坚持。我们学院老师比较少且年龄都比较大,去年,我一周十八节课,带四个班,真的很累,但不能因为自己累,就放松教学工作。学生毕竟年轻,有时候遇到事情后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我带的学生们就经常找我谈心,通过沟通让他们打开心扉,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样,大学生活就不迷茫。我想学生对我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在日常相处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华毛老师从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已有18年了,回首这18年的教学生涯,她反观自己的教师身份,认为民大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显著。她说道:“如果你是一名行政人员,那么你学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忘却。但你如果是一位老师,那知识永远学不完。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育人知识。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这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性。我的恩师曾要求我不管到哪里工作,一定要当老师。在大学当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搞科研,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进步。由于个人爱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一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其实,有些工作只要你喜爱,你就不觉得累。我于2000年学校派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一年,2005年到北京师范大学访学一年。西北民大对我的培育,使得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校也很重视科研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大,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进行学术深造的有力支持。现在,民大的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软件设备也越来越好。感谢民大对我的培育,我会更加坚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采写人:王智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