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留校工作,成材不忘报恩
1981年毕业的伊拉勒图,为了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同年留校参加工作,从此为母校的教育事业一直贡献着。
在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工作的11年时间里,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同样是默默奉献。
伊拉勒图处长说,在刚刚工作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而且那时候年轻气盛,遇到问题也不敢去问别人。但这只是短时间的情况。工作一段时间后,伊拉勒图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他对手上的工作开始慢慢上手,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在留校工作的11中,伊拉勒图相继担任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团总支副书记和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团总支书记。这不仅是学校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自己勤政务实、爱岗敬业的回报。他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来不会患得患失。
伊拉勒图处长说,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其中的烦琐只有他自己能体会。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的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伊拉勒图在工作中遇到这些种种问题他都能一一克服。他说道:遇到问题不是想着问题本身有多困难,而应该换个角度,想想怎样去解决。
2000年,是伊拉勒图留校工作的第20个年头,此时正值西北民族学院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时期。全校的教职工都在默默地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伊拉勒图也不例外,在工作期间他同样在学习。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着几本书籍,闲暇的时候他就会随手拿起书来看,他说一天不看书就会很难过,只有在书中自己才会真正安静下来。上天总是会眷顾努力的人,伊拉勒图处长在1994年获得西北民族学院首届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鼓励奖正是对他的努力最好的回报。学习上收获颇丰,工作上同样硕果累累,1996年伊拉勒图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伊拉勒图处长在留校工作的30年中,获得学校表彰、发表论文等不计其数。他说: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要认真对待,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职攻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说到这段经历时伊拉勒图处长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都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迷人,在采访期间伊拉勒图给记者的感觉就是一个有气质、有风度的人。在他工作的第20个年头里,他看到了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这样的前景下,他觉得唯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母校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于是1999—2002年期间,伊拉勒图在职进修,攻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硕士,最终顺利毕业。改革开放,给西北民族学院带来了无限生机,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伊拉勒图处长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
西北民族学院经历了50年的发展,这是历史的沉淀,也由于同伊拉勒图一样的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2003年西北民族学院获得中共中央批准,正式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伊拉勒图说,他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又当了一次父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