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2004年,伊拉勒图正式担任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处长。此时学校工作步入正轨,学生人数、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逐步完善,但是伊拉勒图处长仍然是脚踏实地,远见卓识,力求将学校学生工作做到最好。
在国家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推荐材料中,伊拉勒图处长担任处长期间的先进事迹数不胜数。自2004年任学生工作处处长以来,认真地贯彻落实学生工作部(处)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教学、实践等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学生工作处处长,对学生在关心爱护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坚持不脱离学生,始终坚持带头走进学院、走进公寓、走进学生身边,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各类信息,为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公寓育人”,正是伊拉勒图提出推行的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公寓育人”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学校推行“全方位、全时段、全日制”的“六进公寓”管理新模式,全面实施“16小时育人工程”。他在全校公寓推行了“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班主任进公寓,学生会组织进公寓,学生社团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活动进公寓”的“六进公寓”管理新模式。《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报道了我校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国家民委领导、省内外高校领导在我校参观考察时,都对“公寓育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通过学习培训和考察交流,我们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开阔视野,同时每两周主持召开一次辅导员例会,增强辅导员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伊拉勒图担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后,校党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艰巨的重担压给了他,当时也正值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他感到责任重大。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学校调整了机构,增加了人员,加大了投入。2006年下半年学校将设在原“两课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划归学生工作处,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起一支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导,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辅、班级心理委员为联络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伊拉勒图处长说自己经历过那种艰难困苦的时代,现在自己有机会就应该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新生教育上,他亲自编纂《新生入学指南》,在新生入校之前,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向新生寄发,让广大新同学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学习领会学校规章制度,树立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意识,并结合学生对新环境陌生的实际,开展适宜新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伊拉勒图担任学生处领导以来,对学校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热爱本职工作,用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在政治上做明白人,在生活上做廉洁人,在工作上做带头人。
伊拉勒图处长重视干部的培养和成长,关心职工和学生的生活及困难。多年来每次有职工或学生住院,他总是亲自去探望慰问,他及时审批临时困难补助,解决学生的困难。由于伊拉勒图处长多年的良好业绩,2005—2006年度他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评为优秀基层专武干部,2007年度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十佳三育人,2009年1月被评为国家民委文明职工。说到这些,他都是一笑而过。他谦虚地说自己还做得不够好,希望下任领导能够做得比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