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
2025年09月26日
爱生
在求知的路上,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夏老师不太喜欢回答诸如教师与学生孰轻孰重的问题,他说:“这和问孩子爸妈谁好一样地难以回答,是一个伪命题。”他珍惜他的工作,更喜欢他的学生。他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喜欢爱护学生,珍惜同事友情,良好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是工作顺利推进的保证。记得钱理群老先生说过:“年轻时期是集体发狂的阶段,大学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梦乡,不用心、不鼓励、不尊重,他们将永远尝不到智性的乐趣。教他们将所学内化为潜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要从思想上引导,关注生活和学习,尽可能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做好学习规划,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公平公正处理学生关系。唯有如此,才可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惊鸿般时时记起对他影响至深的教师,这是对成功传授知识的最大回报!
夏老师回忆说道:“刚上讲台时,有一个学生在宗教学概论课堂上自我陶醉于艰涩难解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我并没有制止,而是在课下共同探讨、交流。后来成了好朋友。如今他已经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了,到福建宗教厅工作。和学生相处,他们的激情让我感到兴奋,学生的年轻让我更有活力,更加成熟。每每收到在校的、毕业的学生的问候,总会有无尽的骄傲与满足,春玩其华,秋登其实,付出总会有回报。”夏老师总是这样,平平淡淡,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在民族学校里,他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多,让他们走上社会中能发挥作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