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化意更稠,黑白写春秋——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晓农副教授

烛化意更稠,黑白写春秋——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晓农副教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生科院郭晓农老师一直以来的为人生信条。通过交谈可以感觉到,郭老师是一位爱学习、知进取的人。同时,郭老师也用自己的人生信条影响着他的每一位学生。从他的学生口中得知,他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教师,不管是在传道授业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006年,郭老师到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除了任课以外,郭老师还一直坚持自己的科研,时时关注学术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努力让他的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郭老师先后主持、参加了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校级精品课程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他主要研究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药理活性,发表论文10余篇,在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中,多糖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但是潜力巨大,尤其是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最初开始这方面工作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开展治疗糖尿病药物筛选的工作,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工作积累,郭老师在这一方面已经实现了在研工作与药物活性成分筛选工作的结合。当然,在研究过程中,郭老师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如果遇到实验技术及实验设备方面的问题,会通过合作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来解决。

对于教师这份工作,郭老师因为热爱而无怨无悔,因为热爱而无私奉献。除了教学科研工作,郭老师还长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郭老师却谦虚地说:“奉献谈不上,就是能够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谈到自己今后的工作时,他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再接再厉,在教学上能尽好解惑、授业乃至传道的本职工作,在科研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还说,在教学工作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师生的认可和肯定。

在和郭老师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他最怀念的还是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其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是2001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进修时的学习生活。那段时间,除了工作学习,其余的时间都是在中华广场的书城度过的,尤其是周末,基本上一整天都在书城,那种全身心投入在书中的感觉是幸福的、快乐的、充实的。是啊,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书页上的日子,一定是黄昏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郭老师一直希望在校的所有大学生能够抓住短暂的在校四年时间,认真努力学习,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要多进实验室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其次是每天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当代大学生必读书籍,勤于思考,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还希望学校能够在学校、学院、教研室及教师层面加强与“211、985”院校相关专业的交流活动。

(采写人: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