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语言,美丽的比较学弧线——记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赵春明副教授

舞动的语言,美丽的比较学弧线——记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赵春明副教授

赵春明老师,蒙古族,现为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教授的课程有:蒙汉语言比较、新闻翻译、英语、教学法、蒙古文阅读等课程。发表过《蒙汉词汇语义理据对比与翻译研究》《蒙英名词后缀对比研究》《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等多篇论文。2011年9荣获“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主持教改项目“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中青年项目“蒙汉名词理据性对比与翻译研究”和“现代蒙汉语理据性对比与翻译研究”等项目。

面对诸多荣誉,赵春明老师从不觉得自己在学问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她从来都是勤勉治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名学者的品性与精神。目前,赵老师所研究和主攻的方向是蒙语言与汉语言的比较。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赵老师从不懈怠,而是一直在努力披荆斩棘,以收获学问果实。

赵老师起初和英语与蒙语比较研究方向结下不解之缘,这不禁让人们感受到赵老师治学的认真勤勉与涉猎广泛。或许正是开始的研究使得赵老师自觉应该拓展比较语言的范围,加之目前汉蒙语言比较一类方向少有甚至难以有较好的成果,赵老师便决心在以往蒙英语言比较所积累的经验和基础之上开始攻克蒙汉语言比较这一方向。这正体现了当代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刻苦奋进、勇于开拓的毅力及精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时代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高校教师正在用自己的汗水于学问及教学之土地上刻苦耕耘,而赵春明老师正是在这条战线上奋斗的千万人之中的一员。于细微处不懈怠,于困难境勇前进,正是所有“赵春明”老师们的真实写照!

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赵老师研究学问很不方便。但蒙古族人乐观的天性和好学,不怕困苦的品格使得赵老师从未在主观上松懈和放弃。长时间来,赵老师认真钻研学问,力图在学术上为高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每每如此,学术成为赵老师生活及生命当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研究蒙英比较,再到汉蒙比较,赵老师一路走来,用自己的一颗治学、为学之心,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工作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是每一个熟识赵老师的人给予她的肯定。

汉蒙语言比较更多应该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未来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现实性问题,这是赵老师长期以来在从事教学工作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她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想解决他们在学习以及就业上的一系列问题,让自己的教学可以再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这不是空泛的理论之谈,而是以实际践行自己的教师使命。这是赵老师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时时恪守、并努力实践的守则之务。

赵老师强调不管是汉语、蒙语抑或是英语,虽然说三者都属于语言范畴,但是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英语和蒙语是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种,蒙古语言80%的词汇都是以加后缀为主,英语的词汇则能多加前缀和后缀,二者构词方面还是有相似点的。不仅是蒙语、汉语还是英语,它们之间都有异同点的,研究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上大学时,赵老师首先接触到了与自己母语不同的其他语言,这使得原来就对语言研究颇有兴趣的赵老师得到了更多学习语言、研究语言、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在见识和感受到了语言族别、国别的丰富与奇妙之后,赵老师便下定决心要在语言研究方面闯出一条道路来。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工作经验,越发使赵老师感觉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让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理解不同语言的美丽,学习不同语言的差别,在赵老师的心中一直是一个迫切希望实现的愿望。

赵老师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关于蒙古族超度习俗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她刚刚参加工作时所写的,那时赵老师便希望自己可以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尽绵薄之力。在那之后,赵老师开始以研究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为主。蒙古语言文化本身就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她看来,文化应该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如果单从历史及习俗入手,很难写出有创意的东西,毕竟大多数人都在写,因此不能走前人故步。

对于“少数民族学英语会比较容易”这一观点,赵老师并不完全肯定。在她看来,外语学习对于任何民族而言都是会有一定的难度的。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蒙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本身发音就比较难,口语饶舌音比较多,具有同类相似要求的英语可能就稍微容易一些。“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终究是要有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赵老师如是说。

在早年的英语教学方面,赵老师认为英语学习该从最基本的单词开始,因为打好基础在语言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赵老师在后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既要求学生也要求自己,必须都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一原则。在谈到有关于蒙古语言文化课程还并没有全校性地正规实践这一问题时,赵老师抱有极其肯定和乐观的态度,并且表示自己将为这方面的工作而努力。赵老师还制订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她发现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如何运用本民族语言的前提之下学好英语是一个大难题,所以她希望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一些如何学习英语如何提高英语的课程。

关于当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化现象”这个话题,赵老师认为,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受环境影响,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各个民族都能够保持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底蕴。她自己平常就是尽量用蒙语和学生交流。虽然说少数民族学生“汉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是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毕竟还是有它自己的优势存在。就算社会再发展,也应该把蒙古族最原始最淳朴的优秀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总而言之,在赵老师看来,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共存共荣的,就像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一个国家一样,始终都分不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汲取相互的长处,补缺相互的短处,以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此次获选“十佳青年教师奖”,赵老师并没有因奖评的光辉而沾沾自喜。她认为,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这次获得这个奖项,正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学校的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也是一个因素。但获得一定的成功和肯定之后,我们也并不能因为自己获得殊荣而自骄不进,唯有厚积薄发、孜孜不倦才是我们应该和必须要做的!古今之事,历来都是谦逊上进者得,这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一以贯之、一以恒之、一以持之的人生座右铭!

(采访人:彩虹、久美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