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
2025年09月26日
正己
夏老师谈到,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正己”放在首要位置,仁心与师德是正己的核心内容。“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极其难解的哲学命题,如何认识自己从而构建健康人格,每个高校教师都应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己”探究的概念,儒家思想中,孔子建构了“仁”的概念,主要从内里进行挖掘,核心内容就是“认识你自己”。《论语·里仁》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疏释曰“久处困约则易为非,长处安乐则必骄佚”,如何正确处理“困约”“安乐”的关系,首要前提是要有仁者之心,只有认识到“仁”的本质并扩充开去,才能“认识你自己”“做好你自己”,才能以仁爱之心对待教学。工作中要将内在的仁化为外在的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外在人格存在,《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德树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师德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小胜凭才,大胜靠德”,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为师之仁”、“为师之德”是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交流感情、缩短心理距离、消除情感障碍的先决条件,是行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光影。无仁不成友,无德不成师。要深明“止于至善”之道,要有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要清楚教学工作的不易,常战战兢兢,尽力规范言行。要时时告诫自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更是神圣的事业,不可大意,教育管理战栗着辛苦着幸福着。夏老师坚持以德修身,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始终如一,夏老师幽默地说:“习惯这个东西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只要对得起德行的行为,你就一直做,一开始看着像装,装着装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就是这样装出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