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坚定初心 再出发
关注中国生涯教育推进的朋友,《生涯发展教育研究》历经短暂的调整,又以崭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提出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及“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思想,响应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长在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讨会上提出的“把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作为改革目标”,《生涯发展教育研究》致力于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严谨的科学精神、更务实的价值取向,为中国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国际化,为中国从事生涯教育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搭建学术分享、实务交流的平台。
回想2008年,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我们率先创办了全国首家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为主的读物——《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期望成为广大关注和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教科人员学术交流和思想沟通的平台,上海各高校展示其就业工作成果和风采的窗口。
2012年,《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读物改版升格为公开发行的学术丛书,并更名《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丛书继续倡导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以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研究为特点和重点,期待能够展示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大力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高专业水准,努力使其成为一套兼具理论深度和应用指导价值的学术丛书。
时值2018年,生涯教育在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并随着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再次成为专家学者、各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精神,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大中小幼有机衔接、内涵丰富、科学适切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形式多样、注重体验、讲求实效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生涯发展教育研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此次再出发,即期望在如下四个方面做出调整,丰富学术内涵,立足应用研究,推动学术现实应用价值,引领中国生涯发展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和国际融合发展。
第一,联动大中学校生涯教育一体化实施,凸显实务价值。关注大中学生涯教育,立足大学,兼顾高中,聚焦于大中学校一体化生涯教育的应用实务研究,围绕大中学校一体化设计与分阶段、不同形式实施等视角,从国内外实践案例分享、调研报告、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究,对大中学校实务者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第二,联动两岸三地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凸显本土价值。时至今日,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形成较成熟的生涯教育体系,大陆各省市大中学校也涌现出了众多关注大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者、传播推广者,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将约稿范围扩大至两岸三地,期待通过相互借鉴,探索与提升本土生涯教育理论与实务。
第三,联动学术论坛与专业提升研修,凸显学术联动价值。此次再出发,我们确立围绕生涯教育实务,推进理论的应用导入和现实探索的经验总结,从而使理论研究与应用彼此呼应,共同推进。期待能够建立组稿—实务工作需要—专业分享—追踪前沿间的联动,相互促进,为大中学生涯教育同仁提供学术成长的社群。从而避免出现理论与应用分割的窘境,促进中国生涯教育步入更为快速的良性发展轨道。
第四,联动“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凸显人类时空视角下的未来价值。我们积极关注国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案例,通过情景比对修正我们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新的应用研究必须比对人类生活场景的变换,以面向未来的姿态探索生涯教育的创新发展。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的成长,离不开广大同仁的支持,欢迎赐稿、指正!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编委会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