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课程的组织实施

三、心理资本课程的组织实施

1.实施程序

(1)四个人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组。每个学生可以在进行训练之初根据提供的“生涯规划课程心理资本建设实施计划表”,明确提出自己的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是生涯课程内容中提出的主题,即迫切需要改变的方面或期望达到的目标,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细化,如“我怎样克服自卑情绪”“我如何实现让同学认可我的目标”等)。

(2)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

(3)学期结束时要有实施的反思与总结。总结以自我评价为主,也可主动听取班主任或他人的意见,以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为依据(见表1)。

表1 心理资本建设实施记录与反思总结

2.教师的引导与建议

学生可以主动征求他人对自己目标的确定、实施及评价的意见。每一位教师都应以真诚的态度帮助学生。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的情景和创设有效能的环境,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设定和实现目标(见图1)。

3.心理资本课程操作经典环节

(1)课前三问。提问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怎样通过提问获取最大的信息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在本次的生涯课程实施中,我们专设了这个环节,学生从不善于发问,问的问题肤浅与幼稚,到深思熟虑,问题越来越有深度(关注社会、自然、内心);通过课前三问,让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是最好的脑力激荡和暖身活动,每次课学生都很期待,也很认真地对待着这个环节,深感“小活动,大道理”。

(2)每节课有“作业”。每个学生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实施心理资本建设课程的档案袋,将所有与之相应的材料放入档案袋。可以是访谈笔录,也可以是照片、录像带、“抖音”等,便于反省与评估。

(3)每个人都有伙伴。由于实施主题或目标是由学生自主提出来的,我们要求学生每个人都找一个合作伙伴,相互督导实施,这样效果将会更好。这既是人际智商培养的一部分,又可让学生相互获取支持系统,一举两得,使对学生的培养不着痕迹、润物无声。

图1 教师教学引导:五步脱困法

心理资本建设与生涯规划课程同步实施,通过一轮试点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

在我们日常的衔接课程中,有许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课程,但都十分新鲜有趣,我个人认为远远比我们学的高中的数学、物理有用。就拿龙林老师的生涯规划课程举例吧,在这门课中,我们对于自己的性格、内心世界有了比以前深得多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明确的思考与目标,我们在平时忙碌的学习中根本没有时间来深入思考,而这门课就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和很多指导,十分有用。更令我们意外的是,这样的生涯规划不是遥不可及的,特别是其中很多的心理资本建设,让我们被赋能,有一种对于未来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却可以心怀恐惧地继续往前走的感觉。其实我认为以后甚至在高中的学习中也可以多开设几门这样的课程,不要太多,一个月一两节就行,但进行得深入具体,效果应该会很好。

——衔接四班同学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