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概念的演变

四、生涯概念的演变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Super D E认为,生涯是一个人生命中各个阶段所有有酬劳与无酬劳角色的全部行动的总和,包括其选择的专业或职业,所形成的独特路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一辈子过日子的方式[19]

职业辅导(vocational guidance)最早出现在1908年,Parsons倡导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辅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20]当时的职业辅导注重客观性,将来访者视为行动者,功能定位在了解特质,工作焦点是自我谋合,以类型化差异分析为方法,当时职业辅导最重视的目标,是以概念架构进行生涯组装,达到有效的生涯评估。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生涯教师协助学生获得自我知识与环境信息,以利于学生进行生涯发展与规划。简单地说就是教导人好好过日子的课程和方法。如果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个人能过丰饶的、有创造力的、有生产价值的人生,那么,生涯教育就必须是全民教育。如同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颁布的政策宣言:生涯教育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到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以及退休人士生涯教育的整个过程,教育全民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的平衡与成熟的发展,使每一个国民成为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及自觉有用的人。

生涯教育源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美国高中的辍学生日增,联邦教育署署长Marland S P(1914—1992年)于1971年1月23日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全美中学校长联席会议上发表生涯教育的演讲,提出教育改革方针,成为美国生涯教育的滥觞。美国中学阶段开始将各种生涯理论融入生涯教育,重点教导学生各种自我探索与了解工作世界的方法,去完成每一个生涯发展阶段。大学校园中通过自我指引的工作手册(self-directed manual)和计算机辅助生涯系统(computer-assisted career guidance systems)来发挥生涯辅导服务效果,20世纪70~90年代如火如荼地展开。职场中则通过生涯教练(career coaching)技术,让更多职场人士发挥更好的职业效能。

其实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提出不同视角的生涯理论,再加上计算机化生涯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生涯咨询师的专业认证制度,生涯教育至今在校园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1]。生涯教育注重主观性,将来访者视为主导者,功能定位在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工作焦点是自我实现,用配合生涯发展特征的方法,重点在预测生涯,增进生涯准备度,以达到生涯成熟为目标。

中外这些教科书都着重在对生涯理论与工具的介绍,较少触及生涯咨询。个别咨询非常强调独特性(unique)、主体性(subjectivity),非常强调个人生活的目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当下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质量,对咨询的意义与效能。生涯咨询必须一对一坐下来谈话,不是全班一起来做的班级活动。

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做出生涯选择或转换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协助人把日子过好的过程。生涯咨询也可以说是根据来访者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4]。其中包含四个要件:①审时:注重生涯主体的发展阶段与特征;②度势:注重外在环境资源与条件;③随机:注重变迁社会中的机缘与偶遇;④应变:强调多元、弹性的适应力。其中,从事生涯咨询的心理师还必须注意协助来访者拥有营造自己人生的自由,这样才能协助来访者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综上所述,为了开展适合后现代的生涯咨询,笔者参考Savickas的相关研究[22],比较对照职业辅导、生涯教育、生涯咨询三者的语词和范畴,尝试将生涯教育与生涯咨询的差别进行整理。

从表1中可以发现三者在关注面向、角色、功能、焦点、方法、目标、核心概念与协助重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表1 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生涯设计三种生涯典范的工作管道的比较表

职业辅导注重客观性,将来访者视为行动者,功能定位在了解特质,工作焦点是自我谋合,方法是进行类型化差异分析,以概念架构进行生涯组装,有效地进行生涯评估是职业辅导最重视的目标。

生涯教育注重主观性,将来访者视为主导者,功能定位在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工作焦点是自我实现,方法是配合生涯发展的特征,重点是掌握生涯的可预测性,增进生涯准备度,以达到生涯成熟为目标。

生涯咨询注重个性化的量身定制,将来访者视为生涯的作者,功能定位在确定生命主题,工作焦点是自我策划,方法是强调个人经验脉络,通过生活设计的概念,将重点放在来访者对自己的反思性理解上,以协助来访者发展出生涯适应力为目标。

生涯在辅导、教育、咨询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职业辅导的核心概念是依循客观架构,去了解不同类型的特质,以完成人—境组装的适配论为协助的重点,以协助来访者达到自我谋合的功能,方法上侧重于生涯评估,来访者处于行动者角色。生涯教育定位在获取来访者的主观信息,强调生涯的可预测性,以完成生涯发展任务为目标,来访者的准备度是生涯教育的协助重点,生涯教育的功能是为了协助来访者达到自我实现,方法上强调促进生涯成熟,受访者处于主导者角色。生涯咨询定位在协助来访者完成客制化的生活设计,生涯咨询以确认来访者的生命主题为目标,生涯咨询的协助重点是促进来访者能反思性地理解自己的生命经验,生涯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协助来访者达到自我完满,方法上强调提升生涯适应力,受访者处于是自己生涯作者角色。

Savickas于201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生涯干预手册》(APA Handbook of Career Intervention)第八章中,将生涯典范(paradigm)重新说成辅导(guiding)、发展(developing)、设计(designing)这三种典范。因为,生涯教育、生涯咨询可以只涉及两种工作管道,在发展典范下,生涯工作者可以采取生涯教育或生涯咨询两种工作方法,在设计典范下,生涯工作者依然可以采用生涯教育或生涯咨询这两种工作方法。因此表1上方依生涯方法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序为生涯辅导典范、生涯发展典范、生涯设计典范。生涯发展典范将箭头向右延伸到生涯教育、生涯咨询两种工作方法,生涯设计典范则将箭头向左延伸到生涯教育、生涯咨询两种工作方法。这三种生涯典范也是从依赖测验分数(scores)的职业辅导,转换成重视发展阶段(stages)生涯发展,再转换到强调生命故事(stories)的生涯设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