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轨发展导向的国际借鉴(新加坡、欧洲)

(四)以分轨发展导向的国际借鉴(新加坡、欧洲)

新加坡实行的分轨制度是在早期就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强制分化。在中等教育阶段,政府将根据学生在全国小学离校考试中的表现,按成绩高低将学生划入三种不同轨道的学校学习:前10%的学生进入综合项目轨道,可经面试进入高等教育,期待被培养为社会精英人士;中间75%的学生进入快捷/普通学术轨道,在4~5年后参加一般水平全国考试,决定升入大学还是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将来成为社会中间阶层;而末尾15%的学生进入普通技术轨道,4年后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未来成为底层社会的技工[12]。而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同样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把学生的教育通道分为学术和职业两个方向,在完成一定年限的共同教育后对学生进行筛选和分流[13]。德国的分轨学制起源于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尽管在历史的变迁中几经非议,但最终也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改良,得以保留。因而现在的德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人数远多于学术型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与德国比邻的法国,同样在基础教育结束段衔接的高等教育,不是一色的普通意义的大学,而是有着非常多的专业学校,如工程师学校、律师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