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程档案的评量
在教学历程中,评量总是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及投入程度,因此,为了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历程,教师应提高学习历程档案在课程评量中的比重,较能达成预期的效果[2]。在评量操作上,首先应确认评量的项目及评量的规准,建议采用二阶段评分法:第一阶段以“学习历程档案整体评量表”(见附录三)为档案作整体性的评量;第二阶段为分析评分,以“学习历程档案内容评量表”(见附录四)针对档案的重要内容做评量,评分来源则采用自评与教师评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我评量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进一步省思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学习档案评量前,教师应针对评分的规准及评分的向度及比例,向学生说明,让学生明白评量的内容与重点,使学生更能掌握搜集数据、记录历程及掌握制作的方向。
以下介绍“学习历程档案整体评量表”及“学习历程档案内容评量表”的设计目的与使用方式。
1.学习历程档案整体评量表
(1)使用目的:第一,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思考自己档案的优缺点及满意度,并省思从中所获得的收获;第二,作为教师评定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评量项目之一。
(2)填写时间:教师可视课程时间而定,高一学年约2次。
(3)使用对象:全班学生均须填写。
(4)使用方式:由学生自我评量制作历程档案的状况,根据评量规准为自己的表现填上分数,并在文字说明栏写下给分的理由或证据。
(5)注意事项:在此表格中,除了分数的评定外,文字的叙述更是值得参考的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填写的文字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回馈与建议,而学生的自评内容也是教师评量的参考。
2.学习历程档案内容评量表
(1)使用目的:第一,让学生针对学习历程所搜集的内容,反思自己在历程中的参与及表现;第二,作为教师评量生涯规划档案细部内容、学习记录、个人或团体学习表现的评量工具。
(2)填写时间:教师可视课程时间而定,高一学年约2次。
(3)使用对象:全班学生均须填写。
(4)使用方式:由学生自评档案内容的满意程度,根据评量规准为自己的表现评分。
(5)注意事项:此部分重视学生在内容的搜集与学习参与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