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与新兴成人群的春季危机
标准化生活模式意味着大多数的人都将进入Beck U说的风险社会(risk society)。Beck认为风险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只是现代社会为了寻求安全,企图以制度化来降低风险,但是也随之产生了制度化的风险。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使得风险的结构和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这里说的风险是指社会性风险,尤其是指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为了降低个人风险,人们转而进入组织机构,以组织机构的集体形式来获得保障。殊不知,组织机构也没有移除风险的可能性,雷曼兄弟的倒闭,大型公司并购、重组,时有所闻。现代社会的生产制度、经济活动、组织体制、社群活动,所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存在着社会风险[3]。
Beck和Giddens A[4]都持制度主义观点,他们将风险界定在一个由制度性的结构所支撑着的风险社会中。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未来新社会的不确定性,同时年轻人面对这个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纷纷延后进入成人阶段,如延期毕业、考研究生、做研究助理、同居不婚等。他们成为新兴成人群(emerging adult),在人口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性,年龄分布在19~29岁或更长到35岁,比较不愿意被传统规范,也较不愿意承诺,出现了生命第一季危机(the quarter life crisis),或说是春季危机(spring crisis)[5]。
尼特族[1]一词起自于1999年英国,一份来自英国工党政府的报告,尼特一词在英文中也带有没有地位的负面含义。中国台湾地区流传这样一段对尼特族的形容: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中国香港则称之为双失青年(失学兼失业的青年);在美国称为归巢族,意指孩子毕业又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在中国内地被称为啃老族[2],靠啃食父母的老本生活。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有被称为宅男宅女、单身公害、鲁蛇、米虫或者家里蹲。这些跟尼特族有关的名词纷纷出炉,正意味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概念来形容这些新的现象。
尼特族、啃老族等,都是指延宕青春期的族群,离开儿童与青春期的心理依赖阶段,又还没有进入正常的成人承担责任的阶段,既不是孩子又不是大人,他们在工作上、爱情上、视野上,探索着多样的可能性,如同困在一个生涯转弯的沟槽里,原地踏步,无法自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