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文中的青提夫人

二、变文中的青提夫人

唐代的敦煌变文中,目连母亲的身份和形象逐渐清晰。如《目连变文》中所作的描述:

昔佛在日,摩揭国中有大长者,名拘离陀。其家巨富……于三宝有信重之心,向十善起精崇之志。宫中夫人,号曰青提,端正虽世上无双,悭贪又欺诳佛法。生育一子,号曰目连,尘劫而深种善因,承事于恒沙诸佛。

变文中,目连的母亲生活在佛陀时代的摩揭国中(今天的印度境内),是大长者拘离陀的宫中夫人。“大长者”并非年长的含义,而是德高望重的意思。目连的母亲叫作青提,其相貌端庄秀丽,是世上无双的美人,但是她的性格却与美貌不符,为人悭贪,不敬重佛法,品质与丈夫形成了天壤之别。于是,就有了丈夫上升天宫,青提却堕入地狱的结果。

另有变文《目连缘起》所述:

昔有目连慈母,号曰青提夫人,住在西方,家中甚富,钱物无数,牛马成群,在世悭贪,多饶杀害。自从夫主亡后,而乃孀居。唯有一儿,小名萝卜。慈母虽然不善,儿子非常道心,拯恤孤贫,敬重三宝,行檀布施,日设僧斋,转读大乘,不离昼夜。

目连的母亲叫作青提夫人,在世时为人悭贪,家境非常富裕,有一个儿子叫作萝卜。青提夫人是如何作恶的,在变文中亦有提及:

一自儿子去后,家内咨(恣)情,朝朝宰杀,日日烹胞(庖),无念子心,岂知善恶。逢师僧时,遣家童打棒。见孤老者,放狗咬之。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也对目连的母亲形象作了描述。目连在阿鼻地狱中见到母亲:“阿娘昔日胜潘安,如今憔悴顿摧残。”可见,青提夫人从前应是十分美貌的。虽然“潘安”为世间难寻的美男子,用在此处形容女子不太恰当,但作者的用意当能理解。目连的母亲堕入地狱之后受到了各种折磨和摧残,美貌早已荡然无存。

变文中,对母亲的悭贪形象也作了具体的描述。目连要出远门之前,便支分财宝,让母亲在家中设斋供养佛法僧和前来乞讨的人。母亲心生悭吝,将儿子分予的钱财都藏匿起来。目连回家的时候,母亲欺骗他说,我已经按照你所说的营斋作福。然而,欺瞒之语只可瞒过凡人,怎能瞒过神仙呢?于是,母亲命终后就堕入了阿鼻狱中,身受剧苦。这种悭贪的本性即使身堕地狱也难以改变。当目连为母亲奉上饮食,青提夫人的表现是“恐被侵夺,举眼连看四伴,左手障钵,右手团食”。于是,饭食尚未入口即化为猛火。后文又叙“长者虽然愿重,不那悭障尤深”,目连的父亲虽然发愿要救度妻子,但是青提夫人的业力太重,目连父亲之力难以企及。青提夫人又向儿子索水喝,却是“更即左手托岸良由悭,右手抄水良由贪,直为悭贪心不止,水入口中便成火”。

目连的母亲虽本性悭贪,但仍是一位慈母。变文中提到青提夫人时,多次用了“慈母”这一称呼,从目连母子相见时的对话和行为都不难看出母亲挂念着儿子、疼爱着儿子。《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描述狱主告诉青提夫人,门外的目连尊者在家之时为萝卜。青提回答:“罪身一寸肠娇子,萝卜就是我心心念念,为之肝肠寸断的娇儿。”母子相见,雨泪交叠的情景不必再叙。当目连向母亲哭诉,母亲业报是儿不孝所致,青提亦安慰儿子,身堕阿鼻确是自己生前悭贪作恶,咎由自取,想要宽解儿子的心。正是“母慈子孝”,目连救母的动机才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