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剧文小生的“书卷气”

浅析川剧文小生的“书卷气”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赵凌之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川剧在中国戏曲的河流里徜徉、流传,川剧小生来自这一丰厚的艺术形式,300多年来,形成了完美、成熟的角色行当和丰富、系统的功法程式。川剧小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了构思巧妙的表现手法和精美独到的表演艺术,以生动、细腻、机智、风趣、精巧为特色,在川剧表演艺术中独树一帜。川剧文生是川剧小生的一种,笔者根据人物性格和人物特征把川剧文生分为六种类型:风流潇洒型、温文尔雅型、瓜嗲媚秀型、穷酸落魄型、气派官绅型、贩夫走卒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小生,根据其人物性格不同,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演风格展现了不同的文人形象,但是贯穿其中的就是“书卷气”,概括起来,就是斯文、儒雅、风流、潇洒。无论是温文尔雅的梁山伯、穷酸落魄的吕蒙正、瓜嗲媚秀的潘必正、气派官绅的状元郎石怀玉,还是沦为贩夫走卒卖画为生的边吉,他们的命运和角色均不一样,但都是读书人,受过诗书的熏陶,身上始终具有斯文、儒雅的书卷气。演员把握这几个特点,从人物性格出发,才能使人物既具有书卷气,又有鲜明的个性;既符合川剧文生表演的共同规律,又有不同性格人物的独特表现,这是川剧文生各种角色的共同特点。

按传统戏曲所分的行当,文小生一般是年轻的读书人,而“书卷气”正是读书人身上所特有的可贵气质,正是“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生演员要表现川剧文生的书卷气,首先要外修。外修指川剧文生的程式功法,只有熟练掌握了程式功法,才能掌握川剧基本的表现手段,熟练掌握了川剧的表现手段,也就有了文气的基础。其次是内修,内修即读书,不仅要养成文人好读书、爱读书的习惯,还要达到能读书、会读书的境界,这样才能在表演时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