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从民间来,要回到民间去

(一)川剧从民间来,要回到民间去

只有植根于民众的沃土,川剧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管改革如何推陈出新,对于传统戏剧,特别是融汇了各种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川剧来说,所谓的“精品工程”并不是川剧艺术丰富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保留了传统审美和功能的川剧艺术,只有植根于民众的沃土,才能更加丰富和发展。那么,如何让川剧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呢?

首先,要保持传统川剧的多样性发展。川剧各大流派,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成就了川剧丰富性的特点,只有保持传统、保持多样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川剧。川剧“京剧化”不利于川剧艺术的发展。

其次,川剧发展要“有人看”,才能解决“谁来看”的问题。优秀的剧目获奖是好事,但是川剧真正的发展要“有人看”。“有人看”包含两方面含义:“演得好”和“有人喜欢”。“演得好”是演员的本领,“有人喜欢”才是川剧的市场。观众才是川剧的“衣食父母”。有人一说到川剧振兴,就说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扶持就要“白看戏”。其实,真正的艺术谁买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川剧要有“为”才有位,而川剧最大的“为”,就是要“有观众”,有多少观众,就是川剧有多大的“作为”。只有通过普及和培养川剧爱好者,让群众对这悠久的、优美的川剧艺术产生兴趣,培育市场,才能解决川剧发展的问题。

最后,川剧的发展、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是根本道路。我国的戏剧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川剧振兴,改出了戏剧传播的高雅,“非殿堂之高不戏”,却忽略了川剧来自民间,川剧是在庭院、祠堂、万年台、戏台上演出的,脱离了群众基础,那么川剧离老百姓就会越来越远。剧团、剧社深入村落、居民小区演出,被斥为“自甘堕落,糟蹋艺术”,丢根忘本,忽略了人民对艺术的需要。现代传播学的风起云涌,各种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发展迅速,但川剧却仍然坚持着“大戏大演”和“凭票观戏”,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川剧,让群众接触、了解、认知川剧,更无从去剧院体会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封闭、保守、清高,制约了川剧的发展。

到群众中去演出,让新媒体传播川剧,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是川剧走向民众,回归百姓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