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族民歌简述

一、四川汉族民歌简述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从劳动人民的劳动中来,又回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去,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古时,民歌是人们在山野或集体劳作时歌唱,具有指挥、鼓舞干劲的作用;在祭祀、婚丧嫁娶礼仪中,充当着请神、表达内心情感的中介;或在节日里,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民歌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内心崇高信仰的寄托,足见它的重要性。最早记载民歌的文献是周代《诗经》中的《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15国的民歌。经过历朝历代的积淀与后人的整理,我国的民歌数量繁多且各具特色、独具一格。

袁静芳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指出,我国的民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族民歌,它包括山歌(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小调(吟唱调、谣曲、时调);一类是少数民族民歌,如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歌曲、维吾尔族的情歌等。笔者根据此分类法将四川汉族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