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刘氏四娘》中的刘氏四娘
川剧《刘氏四娘》的故事主线与传统目连戏基本相同,以刘氏四娘为主角,保留了刘氏出嫁、大开五荤、回煞、过奈河桥、过十殿、打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情节,做到了去粗取精。故事的主题不再是宣扬目连行孝,而是着力表现刘氏四娘与目连的母子情深。《刘氏四娘》最重要的突破是刘氏开荤的缘由。传统的目连戏将刘氏开荤归咎为傅相的早逝和儿子的不理世事。丈夫傅相一生清白,吃斋念佛极为虔诚,广行布施好做善事,却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虽然戏文中安排了傅相升天一折,但是作为凡人,刘氏不能亲见傅相上升天堂,心中在意的只是亲人离世,晚景惨淡。弟弟刘贾的劝说又极富感染力,假借圣人之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又以“持斋之人身体不佳,早逝”等缘由打动了刘氏。
在川剧《刘氏四娘》中,刘氏开荤则有了一个不可不为的理由,儿子病重,需以狗肉为引,否则会有性命之危。刘氏四娘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一面是夫家世代吃斋念佛的祖训和清白家声;另一面则是心尖上的肉,是自己最疼爱的娇儿的性命。刘氏毅然选择了后者,也毅然背负起这一选择的后果。“为救儿只得言行悖,为救儿只得越法规,为救儿不怕遭谤毁,为救儿甘冒天下大不韪。”只是事情败露之后,刘氏遭到家族和世人的唾弃,甚至遭到了儿子的质疑。原本“端庄贤淑多柔顺”的刘安人,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种豆不得豆,善心付东流;无路让我走,欲罢怎甘休?”于是,她借请罪开斋之名宴请僧道大开五荤,以“回敬”这世界的伪善与恶意。刘氏遍历地狱时,对所受的酷刑亦不肯屈服,“为什么母救儿子反有罪?为什么夫妻之情冷如铁?为什么上天不察罚弱者?为什么治罪不问皂与白?……来生若往阳世去,要把那虚假伪善全都揭!”因救儿开荤而感知到的世情冷暖、天地不公激发了刘氏四娘心中强烈的抗争意识,她要走出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这与传统戏中刘氏擅开五荤、打僧骂道的“恶”大不同,也与刘氏身堕地狱心生悔意,等待儿子救赎的形象更有差异。
剧中的刘氏既有一种男子的刚直之气,也有一副女子的柔肠。《回煞》一折摒弃了老戏阴森恐怖的气氛,将目连母子之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刘氏面目已不复从前“如黛秀眉成刀刃,含情杏眼变铜铃。桃腮黄得如油浸,柔发怎会直伸伸?”她担心这般模样会吓到儿子,只得暗中为儿整理衣衫,默默地为儿祈福。当儿子目连真心向母亲忏悔,请求母亲的谅解时,刘氏将儿拥入怀中,细心叮咛,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无私而真挚的爱。最后鬼卒强行将刘氏拖走,母子分离,肝肠寸断。
川剧《刘氏四娘》的结尾与老本也有所区别,母亲虽得到了救度,出离地狱,却因天庭的惩戒变为一条金毛狮子狗。儿子目连救母有功,本应封为九天十地总管诸部仁寿大菩萨,却放弃了天庭的封号,选择了常伴母亲左右。刘氏四娘终究没有得到彻底救赎,但是她得到了儿子的敬重与爱戴,得到了儿子长久的陪伴,也许这是一位母亲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