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红台》到《白面虎肖方》看“双创”

从《打红台》到《白面虎肖方》看“双创”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校 柯双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要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起,确定为开展文化建设、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工作方针。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短篇文言文小说集,该著作问世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一些篇目被戏曲家改编成戏曲,并在舞台上演出。“聊斋戏”的题材特性为魔幻性、现实性、理想性。戏曲特色以传奇的结构体制为切入点,在剧本整理过程中,“聊斋戏”在遵循旧有传奇体制的基础上,根据戏曲内容对开场方式、出目、场次进行了改革创新。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彭海清先生在1956年从事全国剧目整理工作,根据《聊斋·庚娘》编写了剧本《打红台》,并在北京参加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很受欢迎。《打红台》是四川省川剧院“百戏传承”的项目之一,2017年重排该戏,由彭海清先生的弟子贺剑虹任导演,刘毅任副导演,新生代的当红小生杨坤昊扮演肖方。

《白面虎肖方》根据川剧传统戏《打红台》和《聊斋志异·庚娘》改编而成,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担纲导演,重庆成都川剧院的顾问曾祥明编剧,由新生代的当红小生徐超扮演肖方。

《打红台》和《白面虎肖方》既可以看成两出戏,又可以看成是同一出戏的两种版本。本文拟从两出戏来比较“双创”方针在川剧传统戏新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