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盔帽的抗争与消亡期
2025年09月10日
(四)川剧盔帽的抗争与消亡期
从改革开放以后的川剧影像、图像资料来看,有少数川剧盔帽的存在。在1982年“振兴川剧”的口号下,提出要认真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全面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川剧艺术,川剧盔帽进行了最后的抗争。四川省剧艺术研究院于1989年7月出版了《川剧舞台美术——脸谱·头帽·服装·砌末》一书,此书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川剧盔帽最后的瞬间,为后来的川剧盔帽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同时据笔者田野考察发现,能够从完整意义上制作正宗的川剧传统盔帽的民间艺人只有成都的陈古福老师,但其年事已高也不再制作。乐山的川剧“玩友”吕霖所制作的盔帽系京剧形制,再有绵阳三台县龙树镇黄仕军老师所制作的盔帽属民间个人自创,形制非川剧盔帽,且两人并无师承关系。成都长洲剧装厂厂长古长周老师介绍该剧装厂现今已不再制作川剧盔帽,也无人能做川剧盔帽。笔者在该厂一个破烂的塑料袋中找到唯一的川剧小盔帽工艺品零部件,据厂长说这是曾经为了制作川剧工艺品剩下的,已经放置很多年了。笔者在重庆市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院查阅相关影像资料和实地考察,发现还有少量的川剧盔帽用于演出,且新购置的盔帽属河南、北京等盔帽生产厂家制作,已无川剧盔帽艺术特质。川剧盔帽的抢救性保护,重庆市川剧博物馆和成都市川剧博物馆功不可没,馆藏留存有部分川剧盔帽。至此,川剧盔帽退出川剧演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