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川剧高腔音乐

(一)传统川剧高腔音乐

传统的川剧高腔,经长期的地域化改造,形成了以“帮、打、唱”[即帮腔、打击乐、徒歌式(无伴奏)]演唱为特征的高腔。传统高腔在清末民初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锣鼓助节奏,不用管弦乐伴奏,将具体的曲牌组合归类,形成了具有程式性的曲牌联套体音乐。演员演唱均为单声部旋律,它的基本板式有“一字”“二流”“散板”“摇板”等,传统川剧高腔音乐的帮腔是由打击乐的人员负责,是男声帮腔。20世纪50年代,川剧音乐改革者对“帮”和“打”进行了分工,帮腔形式更丰富,创新了帮腔的形式,有男声帮腔、女声帮腔、混声合唱帮腔。高腔中的女声帮腔成为川剧高腔中的一大亮点。

川剧传统高腔剧目繁多,有《柳荫记》《赵氏孤儿》《三击掌》《琵琶记》《打神》《情探》《迎贤店》《思凡》《送行》《访友》《逼侄赴科》《红梅记》《摘红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