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剧《金子》音乐中看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 田金迪
川剧《金子》是改编自曹禺名著《原野》的传统剧目,自1997年重庆市川剧院上演至今已有20余年,其足迹已遍及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杭州、南京、广西等各大城市,远赴法国、瑞士、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的重要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共300余场。川剧《金子》曾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传统剧目参加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演出和2004年“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演出。2006年,川剧《金子》再次赴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进行商业巡演,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及川剧艺术以商业巡演模式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川剧《金子》成功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名),荣获包括文华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在内的各类大奖34项(其中国家级大奖17项),有力地提升了重庆文化的形象,确立了重庆川剧在成渝两地的领军地位,也使该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著名戏剧家刘厚生先生认为:“《金子》在艺术上的成就相当于《茶馆》在话剧中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舶来文化逐渐在现代性的文化土壤上占据主导地位并冲击着传统文化。舶来文化对川剧团的影响体现在剧团的改制、演员的跳槽、观众的流失等方面,这让根深于巴蜀大地的川剧日渐式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刚刚成立的重庆直辖市不但没有让重庆川剧院转企改制,而且采用名剧带名团的办团理念,让川剧在重庆日渐势强。特别是重庆川剧院结合川剧的特色,认真改编曹禺名著《原野》,积聚成渝两地的创、编、演力量,让川剧《金子》这样一部既有现代人文情怀,又有浓郁巴渝特色的剧目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一部川剧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剧本二度创作深度打磨的结果,还是传统戏曲音乐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它又能给当前的川剧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迪?笔者参加了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重庆市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的学习,对此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川剧《金子》的价值远远超乎一部川剧本身,为当下川剧传承和发展开启了一条走向符合未来观众审美的路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