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照镜子》中接地气的“包大人”——川北灯戏的喜剧特征
2025年09月10日
《包公照镜子》中接地气的“包大人”——川北灯戏的喜剧特征
重庆原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陆梦琴
川北灯戏是中国民间灯戏的一个戏剧品类,也是民间小戏的一个典型形象,习惯用调笑的方式搬演农村生活的场景。从文本创作题材来说,题材局限于农村的家长里短,一是因为表现此类大型剧目所需要的人员较多,庞大的服装、道具费用,艺人在多方限制的情况下,也无法筹集足够的费用;二是农村生活所出现的普通矛盾与纠纷,一般都由村长解决,最严重的也不过是打官司,闹到县官那里即可解决。帝王将相等身份较高的人形象与乡村生活相离甚远,不是他们生活关心的重点,这些高层形象也不是不会出现在川北灯戏的剧本,而是以降位形象出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灯戏的一些本子移植到了川剧,也有川剧的剧本演化成了灯戏。川北灯戏老艺人曾经提到,凡是川剧中的家常戏只要情节简单,都可以移植到灯戏中,这与当时的乡村经济条件相关,不过这也限制了灯戏向更完整、更大型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川北灯戏除了这些地域环境的因素而有一些创作局限性以外,还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川北灯戏中从骨子里渗透出乐观、幽默的喜剧色彩,这一特征成为它极具特色的一个亮点。川北灯戏用喜剧的表演形式来体现这些身边事,唱腔曲调、语言内容和舞台表演都挪借了川北地区的日常小曲、方言土语,这样,得到观剧感受就更加轻松、愉悦,观众或开怀大笑或会心微笑,在笑中摆脱束缚得以放松、休息。就现代人们观赏角度来说,喜剧无论何时都是受大众喜爱的。喜剧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如幽默的语言表达、夸张滑稽的肢体表达等。川北灯戏的喜剧特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呢?